在上面那段引文中,全球化首先等于“辩论的旋涡”,其次则是有待于“从全方位的角度去审视”的当代现象,换言之,从现象的存在、变化到人们的感受和评价,全球化都还属于很不确定的事。不过,出自中国学者的一种概括,显然侧重于国家民族问题,也就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问题,并且乐观地从中看到新的发展前景,说的是:“全球化作为描述未来发展趋势及其特征的基本概念,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成为各门学科关注的热点。全球化进程在过去相当长时期是以资本主义全球扩展为体现形式的,今后在较长时期内也依然会带有这种特点,但全球化并非仅仅意味着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而其另一面则是各个国家、民族、地区等不同共同体的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相互交融。全球化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充满内在矛盾的过程。世界经济越是全球化,经济中的民族利益就越突出,民族化倾向问题就越严重。对于民族国家来说,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它既给民族国家带来机遇,又使民族国家面临严峻挑战,但总的来说是机遇大于挑战。全球化进程不仅仅是世界走向一体或统一的过程,更是民族文化多样性并存的过程。全球化的未来不应该是一元的、单一模式的普通化,而应该是多元化并存、多种模式共生的局面。没有多样性就没有全球化。”①
这里需要讨论的民族问题,即大致由英文nation和ethnic groups所指的“国家民族”及“国内民族”问题,是理解当代全球化现象的一条线索。这两方面问题又是密切关联的。例如针对全球化讨论中现代民族国家走向“终结”的说法,西方著名左派人士、也是全球化的著名理论家阿里夫·德里克,在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前景及内在矛盾进行了深入阐述之后,明确说:“除了最天真幼稚的人外,再无人想指出民族国家已成为过去的事件,或者它再也无法在抵消全球化的影响方面起任何作用了,但是同样,对民族国家的任何重新概念化都必须考虑到超民族的和亚民族的力量,因为这二者已再度获得了决定民族形式的关键意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