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博识大明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249511
  • 作      者:
    古耜选编
  • 出 版 社 :
    京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历史给散文以骨钙,散文还历史以性灵,于是,在历史和散文的嫁接处,盛开了美不胜收的奇葩异卉。<br>    文心远绍史家之绝唱<br>    妙笔再现无韵之离骚<br>    心牵百代书中事<br>    笔拭千秋纸上尘
展开
作者简介
    古耜,学者、作家、主编。曾在国内二百数十种报刊发表大量有关中国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和文艺美学方面的理论评论文章及学术随笔,总计约三百五十万言;出版文艺评论集多部;参加过《金瓶梅词典》《古今中外朦胧诗鉴赏词典》《中国古典诗词曲赋分类鉴赏词典》《中国散文百家谈》等多部大型著作的撰稿;主编和选编各类文学图书二十种。文章收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影视艺术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数十种选刊、选集、合集,并多次被高考语文试卷选用。作品先后获中国散文学会“首届冰心散文奖·理论批评奖”,中国作家协会“首届郭沬若散文随笔奖·优秀编辑奖”,第四、五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中国作家协会、中国鲁迅研究会“我读鲁迅”全国征文奖,中国图书评论学会“新世纪优秀书评奖”,辽宁文学奖·文学评论奖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在迄今为止的汉语语境里,有关“文化”的诠释,称得上众说纷纭,莫哀一是。但是,倘若我们暂且摆脱概念的推敲和语词的纠缠,而单就文化一词在被使用过程申所呈现的相对稳定的“所指”意义而言,却仍然可以做以下三个层面的划分:第一、有些论者借鉴西哲的观点,把文化与文明等量齐观,认为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因此,文化无处不在,是一个庞大无边的结构。这堪称是对文化的宽泛性理解。第二、面对人类全部的生产实践和劳动成果,更多的论者习惯于将其中那些具有精神和观念属性的东西,如文学、艺术、道德、宗教、科学、教育等等,划入文化的范畴,作为文化的主体。这庶几是最常见的文化观念。第三、还有的论者喜欢沿着文本和著作的思路谈文化。在他们看来,文化实际上是一种传统。而任何有价值、有影响的文化传统,都将依赖于精确的文字记录,都需要一系列优秀文本充当载体。惟其如此,所谓民族文化,说到底便是该民族一系列经典著作的荟萃与整合,是这些著作内容上的精华所在及其相应的富有个性的表达。这应当属于文化概念的狭义运用。
展开
精彩书评
    历史上的记载和论断有时也是极靠不住的,不能相信的地方很多,因为通常我们晓得,某朝的年代长一点,其中必定好人多;某朝的年代短一点,其中差不多没有好人。为什么呢?因为年代长了,做史的是本朝人,当然恭维本朝的人物,年代短了,做史的是别朝人,使很自由地贬斥其异朝的人物,所以在秦朝,差不多在史的记载上半个好人也没有。<br>    ——鲁迅
展开
精彩书摘
    综观柳如是的一生,曲折而悲惨,奋斗而不屈。这对于一个青楼女子实在难能可贵。在刻苦研习琴棋书画和与文人名士聚酒文会、诗词唱和的过程中,也使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和渴望自由独立的思想逐渐形成。<br>    柳如是倾心爱慕陈子龙就足以看出她强烈的爱国忧国意识。陈子龙,字大樽,号卧子,松江人,崇祯十年举进士,官给事中,行官江浙,政绩斐然。他是明末复社主将,又是几社创始人之一。以他为主形成的云间派诗人对诗坛影响很大。甲申之变后,陈子龙向南明弘光帝上书三十余章,力陈改革及反清复明大义,被奸佞排挤出朝。顺治二年,清兵南下,陈子龙起兵抗清,事败被俘不屈,投水而死。柳如是深深敬佩陈子龙的高德大才,撰写(男洛神赋)赠与陈子龙,直言陈子龙是自己所追求的偶像。二人同居多年,后虽被迫仳离分别,但柳如是一直把她与陈子龙之间枕席燕呢之私升华为高尚的精神之爱,在此后的六七年间,竟未觅得一个知音。<br>    崇祯十四年,经汪然明等人力牵红线,柳如是与钱谦益结为伉俪,时年柳如是24岁,钱谦益60岁。当时,钱谦益十分折服柳如是的风采,十日之内为柳如是筑成“我闻室”,后又建了专供藏书的“绛云楼”,并称其为“河东君”,从此诗词酬和不绝,成为当时东南文坛的盛事。顺治二年,南京被清兵攻占,柳如是力劝钱谦益殉国以保名节,而钱谦益没有勇气,如是自己“奋力欲沉池水中”,被家人救起。后来,做了弘光小朝廷首辅的钱谦益率群臣降清,但只在清朝做了五个月官便称病南归,不再出仕。在柳如是的激励之下,又重新萌发反清复明之心。此后的几年间,在反清复明的一系列活动中,柳如是充分显示了爱国主义的侠肝义胆。顺治三年,江阴黄毓棋在舟山起义抗清,如是亲自到舟山慰问义师。仁武伯姚志卓兵败,想再度起事,柳如是卖尽了金珠首饰,支持姚恢复了“一军”,并以自家为秘密联络点,为义军传递蜡书密信。
展开
目录
    散文之中的文化投影(代前言)<br>    朱皇帝与文人<br>    鹃声雨梦悼英魂<br>    文人风骨<br>    为患者朱元璋做的心理咨询<br>    清白的代价<br>    东林悲风<br>    商女的挽歌<br>    悠悠千古一毒瘤<br>    戚继光:风雨中的城墙<br>    悲壮的九宫山<br>    旧宫殿(节选)<br>    明人笔记杂侃(节选)<br>    铁骨孤忠<br>    在鹰犬与勇烈之间——从周遇吉说起<br>    李自成与唐甄<br>    寂寞陈圆圆 <br>    古堡夕阳<br>    严嵩父子——读《钤山堂集》<br>    寂寞的徐霞客<br>    笔底明珠无处卖——我看徐渭<br>    谒张居正墓<br>    朱棣制造的政治泡沫<br>    天风吹我不能立<br>    人生贵在行胸臆<br>    [八艳]的脂粉<br>    东坡与刚峰<br>    看那个野性勃发的王朝——《郑和》溅起的猜想<br>    一条船能走多远——郑和下西洋六百年祭<br>    大明兵裔<br>    写入青史总断肠<br>    关于柳如是<br>    绵羊世界<br>    历史不忍细看<br>    现代散文史与文化大散文(代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