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发展心理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2322832
  • 作      者:
    刘爱书,庞爱莲主编
  • 出 版 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从受精卵形成的那一刻起,人生长河就开始了奔腾不息的流淌,时而宽广,时而曲折,时而波涛汹涌,时而静静流逝。发展心理学就是研究个体一生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普通高校“十二五”规划教材·教育学系列:发展心理学》从生理发育、认知发展、人格和社会性发展三个方面描绘了人一生心理发展的历程,较为全面地介绍了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既有各种经典理论,又有近些年颇有影响的新理论,同时也在相应章节介绍了用于阐明具体心理发展问题的微型理论。
  《普通高校“十二五”规划教材·教育学系列:发展心理学》的突出特点是介绍了个体心理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不仅关注国外的热点研究,还特别重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儿童心理发展研究中的新进展,搜集能反映我国当代儿童心理发展的新数据。“阅读栏”则介绍了一些有趣的研究成果、经典研究的具体细节、发生率较高的心理障碍、促进个体发展的教育建议等,以增强《普通高校“十二五”规划教材·教育学系列:发展心理学》的趣味性,拓展读者的视野。
  《普通高校“十二五”规划教材·教育学系列:发展心理学》集学术性和应用性于一体,既可作为“发展心理学”或“儿童发展心理学”学科的教学用书,又可供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和相关专业人员阅读、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3)同伴交往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同伴交往为儿童提供了大量的同伴交流、直接教导、协商、讨论的机会,儿童常在一起探索物体的多种用途或问题的多种解决方式,他们分享知识经验、相互模仿、学习,这些都有助于儿童丰富认知,发展自己的思考、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同伴交往有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儿童通过与同伴的比较进行自我认知。同伴的行为和活动就像一面“镜子”,为儿童提供自我评价的参照,使儿童能够通过对照更好地认识自己,对自身的能力做出判断。
  良好的同伴关系也可以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甚至在儿童处于不利处境下,可以抵消不良处境对其发展的影响。对离群索居的猴子的研究表明:伙伴间的接触可以抵消亲子关系中对儿童的某些不利方面。尽管幼猴被剥夺了母猴照料的机会,但只要他们在“幼年”同其他的幼猴有充分接触和玩耍的机会,它们的发育是正常的。安娜·弗洛伊德和唐(Anna Freud& Sophie Dan,1951)的报告也证实了这一点:在“二战”期间,有6个儿童的父母都被纳粹分子杀害,他们被关在集中营内长到3岁。这期间他们很少得到成人照顾,几乎是彼此相互照顾着长大的,形成了深厚的、持久的依恋情感。他们没有一个人有缺陷或是精神病患者,成年后均成为正常的社会成员。
  2.同伴交往的影响因素
  (1)早期亲子交往的经验
  亲子关系对今后的同伴关系有预告和定型的作用,而新近的观点则认为二者是相互影响的。儿童在与父母的交往过程中不但练习着社交方式,而且发现自己的行为可以引起父母的反应,由此获得一种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概念。这种概念是儿童将来自信心和自尊感的基础,也是其同伴交往积极、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有研究指出,婴儿最初的同伴交往行为,几乎都是来自于更早些与父母的交往。比如婴儿第一次对成人微笑和发声之后的2个月,在同伴交往中才开始出现相同的行为。
  (2)儿童自身的特征
  儿童自身的身心特征一方面制约着同伴对他们的态度和接纳程度,另一方面也决定着他们自身在交往中的行为方式。首先,性别、长相、年龄等生理因素以及姓名,影响着儿童被同伴选择和接纳的程度。其次,儿童的气质、情感、能力、性格等影响着他们对同伴的态度和交往中的行为特征,由此影响同伴对他们的反应和其在同伴中的关系类型。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其在交往中的积极主动性、交往行为及交往技能。
  (3)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
  活动材料,特别是玩具,是幼儿同伴交往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儿童之间的交往大多围绕玩具而发生。在没有玩具或有少量玩具的情况下,儿童经常发生争抢、攻击等消极交往行为;而在有大玩具,如滑梯、攀登架、中型积木等的条件下,儿童之间倾向于发生轮流、分享、合作等积极、友好的交往行为。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发展
一、发展心理学
三、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第二节 心理发展基本规律
一、天性与教养
一、连续性和阶段性
三、主动性与被动性
四、普遍性和差异性
五、关键期、敏感期
第三节 发展心理学的发展
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与演变
一、从儿童心理学到毕生发展心理学的进步
三、西方发展心理学的进展与趋势
四、发展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第四节 发展心理学研究设计的主要类型
一、纵向研究
一、横断研究
三、序列研究
四、微观发生法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个体心理发展理论
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
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第二节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理论
一、华生的心理发展理论
二、斯金纳的心理发展理论
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第三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一、心理发展
二、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三、个体认知发展的阶段
四、皮亚杰理论的贡献和局限
第四节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
一、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二、心理发展及其原因
三、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四、维果斯基与皮亚杰理论的比较
第五节 其他心理发展理论
一、信息加工理论
二、生态系统理论
三、进化发展心理学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胎儿发展
第一节 胎儿的形成和发育
一、受精卵的形成
二、胎儿的生长发育
三、分娩
第二节 胎儿发育的影响因素
一、遗传因素
二、母亲因素
……
第四章 婴儿心理发展
第五章 幼儿心理发展
第六章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
第七章 青少年心理发展
第八章 成年初期的心理发展
第九章 成年中期的心理发展
第十章 成年后期的心理发展
附录A发展心理学实验项目
附录B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