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疑第一
2.武丁的梦不是借口
武丁是商朝赫赫有名的君主之一。他的父亲小乙,在对子女的教育上别出心裁,把年轻的他派到民间体验人民疾苦。正是这一段经历使他对自己统治下的国家、人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深切地感受到贵族老爷们的生活腐化,因此,在他即位之后,他决心进行改革,在政治上打开新局面。当然,首先执行的便是引进人才。
不过这条路并不容易。贵族握有权力,盘根错节,不是他说改就改的。商王武丁当时采用了一个办法——做梦。现在说起来很荒谬,听起来很滑稽,但在当时却非常有用。因为殷人尚鬼,他们举行各种仪式来与死去的祖先沟通,对其他神秘未知的东西始终敬畏有加。如果武丁直接告诉大臣们说我要找几个人来辅佐我的话,估计大臣们立刻就把自己的儿子、侄子、孙子的名字写上来了,丝毫不给商王考虑的余地。于是,武丁就干脆省去了这一环节,直接对大臣们说,我梦到了上天赐给我一个贤才,让他辅佐我治理天下,我现在还记得他的样子,你们帮我找找。
大臣们面面相觑,但又不得不信,只得把儿子、侄子、孙子若干人的画像呈上去,不过都被否定了。既然朝中大臣、大臣们的亲属都不是,那么就只好派出人马四处寻找。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就很容易了,决定权在武丁手里,这回他说谁就是谁。
就这么着,傅说被找出来了,这时他在一个叫傅岩的地方做工,修理被夏天的洪水冲垮的堤坝。据说他就是在那里发明版筑之法的,不过因为身份低微,他空有满肚子才能,却无法施展。武丁年轻的时候在民间混过,因此见过傅说,也知道他身怀绝技,觉得这家伙肯定能做自己的好帮手,早就瞧在眼里了。
在大臣被派出京寻找之前,他私下找来大臣郑达,告诉他如此如此。于是,没过几天,郑达便带着傅说出现在朝堂上,武丁趁机大呼,就是他了,我梦到的就是他。既然是上天所授,贵族们除大吃一惊外毫无办法。当然,傅说也不含糊,武丁向他请教治国平天下的办法,他应答如流,条条切中要害,道理极其深刻,武丁听后赞赏不已,便任命他为相。
不过,张燧并不认可这种说法。首先,他认为做梦这种事情虚无缥缈,不能够当真。梦境中的傅说贤能,现实中未必如此,因此,不能根据梦境就把傅说立为相。其次,即便傅说是真正的贤才,真是上天派给商王的,那么仅仅根据武丁的记忆又怎么判断是不是梦里边的那个傅说呢?天底下同名甚至同样相貌的人太多了。张燧还举了两个例子来证明梦境的不可信。春秋时鲁国的相叔孙梦见一个人在关键时刻救了他,问其名字,回答说叫竖牛。第二天他找来竖牛,把家政交给他。然而竖牛先进谗言害死了叔孙的两个儿子,又把生病的叔孙隔离起来,活活把他饿死,最后带着他的财产逃到了齐国。汉文帝梦见一个美貌的少年帮助自己登天,醒来后便令人查访到了邓通,汉文帝一看正是梦中少年,便赏了他很多钱,让他做上大夫,还把他家乡附近的铜山都赏给他,允许他自己铸造钱币。这都是把梦境当真的例子,不过叔孙被竖牛害死,汉文帝的声名被邓通拖累,都是轻信梦境的恶果。
不过张燧并没有就此否认梦境的存在,他还是相信武丁确有其梦的。不过这个梦表现出来的是武丁想得到贤才辅佐自己的诚心,跟孔子梦见周公是同样的道理,代表了一种渴望和理想。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武丁这么有诚意,那么肯定会得到贤才的。傅说正是这么出现的。
所以,张燧告诉我们:武丁梦贤,这不是借口,而是他的诚心。
3.庄周不是真的放达
庄周,即庄子。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称为“南华真人”。
庄子从当时诸国争霸、战乱频频、动荡不安的社会局势出发,认为人生在世上本来就是痛苦的旅程,人受到各种各样的羁绊而不能追求真正的自由,这也是造成人痛苦和烦恼的根源。因此,他主张要“齐物”,与世界万物保持统一与和谐,随之变化,以寻求自我空间的最大化,达到精神的极大解放,逍遥畅游于人世间。
但这不过是他的理想,在现实生活中毕竟很难实现。他曾经做过一个很著名的梦——庄周梦蝶。梦里他变成了一只自由自在的彩蝶,醒来之后觉得梦中的一切如水中月镜中花朦朦胧胧难以追想,因此发出了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化蝶还是彩蝶做梦化庄周的感慨。
正因为这样,当他妻子死的时候,他丝毫不伤心,反而边敲打着盆子边唱歌,非常高兴。别人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不悲伤反而这么高兴。他回答说,妻子终于脱离这个让人烦恼的世界,获得了安息,他怎么能不为她感到高兴呢?
庄子平时就表现得非常放达,所以当时的人也不为他的这种行为和思想感到怪异,反而称赞他能够放下感情,是真正的达人。但张燧却不这么看,他认为庄子并不是真正能够忘情,反而是他情到深处,才真心地为妻子的死感到高兴,也才会边敲打盆子边唱歌弄那么大动静来表达他的高兴。要是真正放开了所有情感,那么该跟庙里的和尚一样,要不对妻子的死不闻不问,要不略睹遗容、随便念诵几句了事。
不过有意思的是,夏君宪提出另一种看法。他认为庄子这么高兴是因为妻子死了,他终于可以清清静静地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了。他的意思是庄子淡泊名利,不以功名富贵为务,但他的妻子却不这么看。对于妇人而言,丈夫不富不贵是她们的耻辱,同时也是物质、精神上的缺失,所以不管有意无意,她们总喜欢催促或者逼迫丈夫去求取富贵功名。庄子肯定是受够了这些唠唠叨叨,于是妻子一死,他的世界也终于安静了,庄子还有什么理由不欢欣鼓舞呢?
由此,夏君宪推测,说不定《庄子》中最洒脱也最能代表庄子思想的《逍遥游》正是在这欢欣鼓舞之后才写出来的呢。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