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石峻文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7115279
  • 作      者:
    石峻著
  • 出 版 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石峻(1916-1999),著名的中国哲学史专家、佛学家、教育家。湖南零陵(今永州市)人,曾用名石易元、石凤岗等。曾任武汉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兼博士生导师等。他执教年间,先后开过“哲学概论”、“伦理学”、“老庄哲学”、“孔孟哲学”、“逻辑学”、“史料学”、“中国近现代哲学”、“印度哲学”、“中国佛学”、“中国哲学史原著选读”等十余门课程。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他出过不少专著,还研究过佛学,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
展开
内容介绍
  《武汉大学百年名典:石峻文集》选录了石峻先生的重要学术文章,内容涉及中国哲学史、佛教思想史、伦理学、古籍文献等方面。另外包括一部分他生前未发表的遗稿、讲义、会议发言稿,基本按年代顺序编排,以展示他学术研究与思考的发展历程。
展开
精彩书摘
  用社会发展史的分期,并不等于必须完全废掉王朝的划分不可,防止极左路线。如仍可讲两汉经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等。哲学分期与历史分期不必全同,意识可以落后于存在。学术思想学派的兴起、兴盛、衰落等也是一种分期,但是必须在总的指导思想上服从社会发展史的分期,因为社会发展史的分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具体应用,是按生产方式来分的,是科学的哲学史研究者必须遵守的。二十四史就是按王朝的先后来分的,除《史记》是通史,也有两种的,如唐、五代、元。《史记》有年表、月表、春秋大事年表、中外大事年表。
  但是也不要形而上学地看问题,因为人们的思想往往有落后于时代的,如辛亥革命以后,有人主张复辟帝制,现在也有人在向往资本主义制度、甚至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同时也有启蒙先驱。
  我们研究哲学史的资料必须按时代的先后。人必须注意他的生卒年月(历代名人生卒年表),也是为此。中国历史的编年体,如《春秋》、《资治通鉴》,佛教史多用编年体的,如《历代三宝记》(隋费长房)、宋志磐《佛祖统论》(以天台宗为主,内有《法志通塞志》,编年体,自释迦至宋)、元念常《佛祖历代通载》。近代受西方影响,有各种《年鉴》。
  分期的不平衡。这种分期大的是时代思潮,小的个人的思想也是如此。古代思想、近代思想,如刘汝霖《汉晋学术编年》、《东晋南北朝学术编年》。孙中山有改良主义时期(1905年)、革命时期和共产主义接触时期。鲁迅有前期、后期。近代历史变得快,尤其要注意分期,一个人也有几度转变。毛主席也有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前以后之分,《毛泽东选集》也是按革命时期分排的。
  现在一般人也常说“五四”前、“五四”后,新中国成立前怎样、新中国成立后怎样。生来一贯正确是一种形上学,是错误的。
  ……
展开
目录
读近译《道德经》三种
读慧达《肇论疏》述所见
略论中国人性学说之演变
评黄子通先生著《儒道两家哲学系统》
魏晋玄学与佛学手稿
伦理学讲义
漫谈佛典翻译
纪念爱国知识分子章太炎逝世二十周年
论玄奘留学印度与有关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些问题
《中国近代思想史参考资料简编》编者的话
谈中国哲学史的对象和范围
洪秀全的最重要的著作
郑观应的《盛世危言》
李大钊与陈独秀的思想
介绍《胡适思想批判论文选集》
中国古代哲学家·颜元
戴震的生平和他的哲学代表作《孟子字义疏证》
南宋以后(鸦片战争前)理学和反理学的斗争
有关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论的几个问题
关于伦理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现实意义与研究方法
范缜评传
中国哲学史研究要进一步科学化
略论中西哲学史比较研究的现实意义
关于哲学基本问题与中国哲学史的研究
蒙古族哲学研究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为研究王船山哲学思想的科学化而努力
有关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讲话
哲学史研究随感录
开展中国近现代哲学思想史研究的重要意义(笔谈)
有关中国近代哲学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要用马列主义观点重新总结汉唐哲学(笔谈)
汤用彤先生的治学与为人
胡适评传
《慧远及其佛学》序
读《中国佛教典籍选刊》两种
在“隋唐佛教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提纲
回忆汤用彤先生的治学精神及其两篇逸稿
《最初的探索——蒙古族哲学思想史研究》序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
在国际《周易》学术讨论会开幕式上的发言
谈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一些情况
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展望
《汉英对照中国哲学名著选读》序
《中国近代启蒙哲学》序
佛教与中国文化
“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永放光芒
孔子与中国文化
论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的意义
就《涅槊无名论》作者问题致《文史哲》编辑部
熊十力先生的学术道路
谈谈“治学”和“读书”的方法
《现代新儒家研究》序
宋代正统儒家反佛理论的评析
中华文化是全国各民族的共同创造
《禅悟之道:南宗禅学研究》序
荐《墨子及其后学》
《肇论》思想研究
魏晋玄学与佛教
谈谈理论课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原人论)校释》序言
略论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的发展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讲义
附录1 石峻教授学术讲话要点记录
附录2 关于中国哲学研究的谈话
附录3 任继愈先生访谈录
附录4 石峻先生学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