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纯粹美学:失而复得的美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22105
  • 作      者:
    朱鲁子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朱鲁子,又名朱进富。1961年生于吉林浑江,长于山东胶州。哲学博士,南开大学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现代人生哲学、美学、宗教学。首创以“精神青春期”概念为枢纽的使人从“石墨”到“金刚石”的现代人生哲学。著有:《走火入魔的英语》(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人的宣言——人,要认识你自己》(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轴心时代的阐释》(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南开哲学文库·纯粹美学:失而复得的美学》主要讲述了,人世间有一种东西其价值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它能够让圣人孔子“三月不知肉味”(闻《韶乐》);让雕塑家帕潘德里欧获得爱情(他雕刻的女子“活了”成了他的妻子);打了十年漫长而惨烈的特洛伊战争是“值得的”(见过海伦的希腊老人们发出这样的慨叹:荷马笔下那场旷日持久而又惨烈的特洛伊战争,因海伦之故,而成为“值得”的)。这种“东西”是什么?人人都知道,它就是“美”。那么,“美”何以具有如此惊天地泣鬼神的魔力?谁能告诉我们原因呢?——有一门学问即关于美的学问——“美学”,应该也能够回答这个问题。——不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的“美学”不成其为“美学。
展开
精彩书摘
  康德为审美判断之独立性寻得的根源,即人具有的反思性判断力。它的作用在于“从自然中的特殊的东西上升到普遍的东西”,也就是说,审美判断的前提是主体被抛置在诸多特殊的表象面前,且不以任何预先的普遍性来规定它们,而是直接自觉地将它们归属为“美”这一普遍性。这种“归属”不具有逻辑必然性,却以人类先天的“共通感”为保障。审美判断正是在这种反思性判断力的作用下进行的一种自由的判定活动。正是对“反思性判断力”的发现,康德才能在其先验的哲学体系中将审美判断同认识判断和道德实践(前者由一般的规定性判断力形成知识,后者按照对规定性判断力而实践)摆在一个层面上并区分开。至此,再加上前面对审美愉悦之特殊性的分析,康德实现了审美判断力的独立,使其较为彻底地从感官感觉、道德实践以及认识判断中脱离出来,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康德认为,审美判断的先验的原则是自然的合目的性,这也是主体会运用反思性判断力进行审美的原因。然而审美判断得以作独立考虑的原因却在于人人都有的共通感,它使得我们有理由要求别人在审美判断中获得同我们一致的感受,即被单个主体判定为“美”的对象之表象应使得我们全部主体都能感受到一种愉悦的情感。当然,因为审美判断不受到任何确定概念的限制,因而,共通感自然也不为审美判断提供什么规定性的准则。在康德看来,“这原则只通过情感而不通过概念,但毕竟普遍有效地规定着什么是让人喜欢或者讨厌的”,也就是说,它保证了我们在审美判断中要求他人产生同样情感的可能性。这就使得审美判断不像其他感官感觉那样只是一种私人情感,而是具有了人类的普遍可传达性。
  ……
展开
目录
导论:何谓纯粹美学
一 “纯粹美学”概念的提出
二 失而复得——关于美的诞生的一个想象或猜想
(一)美是历史积淀的产物
(二)美的失落
(三)美的失而复得
(四)艺术的诞生
(五)美学的诞生
(六)美学的历史和逻辑
三 “纯粹美学”——使人幸福的学问

第一章 “审美对象”美学:古希腊美学
第一节 审美对象
一 自然美
二 艺术美
三 艺术分类
第二节 前苏格拉底美学
一 “自然哲学”是“审美对象”美学
二 希庇阿斯——早期美学家的代表
第三节 苏格拉底的“审美主体”美学转向
第四节 柏拉图美学
一 “美本身”
二 真、善、美与追求不朽的两种方式
三 灵感与迷狂
四 艺术的功能
第五节 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

第二章 “审美主体”美学(1),康德美学
第一节 审美知觉的基本特性和特征
一 审美知觉的基本特性
二 审美知觉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前康德“审美主体”美学
一 鲍姆加登美学
二 英国经验派美学
第三节 康德“为审美主体立法”
一 康德美学的认识论基础
二 康德“为审美主体立法”
(一)“为自然立法”与“为道德主体立法”
(二)审美判断的四个契机:“为审美主体立法”
第四节 “美作为道德的象征”
一 “美”的独立
(一)“美”的独立的历史
(二)康德对“美”的独立的贡献
二 “美作为道德的象征”语义层面的考察
(一)语词的澄清
(二)语词澄清的结论
三 “美作为道德的象征”文本层面的考察
(一)以“共通感”观念为出发点的考察
(二)对“优美和崇高作为道德的象征”的考察
(三)文本考察的结论
四 康德美学的价值

第三章 “审美主体”美学(2),黑格尔美学
第一节 黑格尔美学
一 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关系
二 艺术类型理论
(一)象征型
(二)古典型
(三)浪漫型
三 黑格尔“为审美对象立法”
四 黑格尔美学批评
第二节 现代艺术
一 现代艺术
(一)现代艺术是现代科学思想的艺术实践
(二)现代艺术的基本特征
二 阿多尔诺美学对现代艺术的批判

第四章 “审美主体”美学(3),杜夫海纳美学
第一节 现象学美学的方法
第二节 前杜夫海纳的现象学美学
第三节 杜夫海纳的“审美对象”理论
一 审美对象是审美知觉下的艺术作品
二 艺术作品与非艺术客体
(一)生命客体
(二)自然客体
(三)功用客体
(四)意指客体
三 艺术作品
第四节 杜夫海纳的“审美主体”理论
一 审美主体的结构
二 审美主体的深度
第五节 杜夫海纳现象学美学的漏洞
第六节 现代西方美学掠影
一 表现主义美学
二 直觉主义美学
三 形式主义美学
四 精神分析美学
五 实用主义美学
六 格式塔心理学美学
七 解释学美学
八 接受美学
九 移情说

第五章 “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辩证统一”美学:纯粹美学
第一节 后现代艺术
一 后现代艺术
(一)后现代艺术之父——杜尚
(二)后现代艺术活动
(三)后现代艺术的基本特征
二 阿多尔诺美学为后现代艺术辩护
第二节 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的科学分类
一 审美主体
二 非审美主体
三 审美对象
四 非审美对象
第三节 审美的辩证法
一 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辩证法
二 审美主体与非审美对象的辩证法
三 非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辩证法
四 非审美主体与非审美对象的辩证法
第四节 纯粹审美主体——般审美主体
二纯粹审美主体生成的基本条件
三纯粹审美主体的基本特征

附录1 大希庇阿斯篇
附录2 具体艺术形式简介
一 造型艺术
二 表情艺术
三 文学艺术
四 综合艺术
五 实用艺术
附录3 知觉及其基本特征
一 知觉的类别
二 格式塔心理学的知觉理论
三 知觉的推断理论
四 知觉的心理物理对应理论
五 知觉的基本特性
六 知觉的基本特征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