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直观抑或预设:马克斯·舍勒对康德伦理学的现象学批判及其意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23188
  • 作      者:
    陈伟功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陈伟功,男,1972年生,山西盂县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伦理学专业。现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法政学院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价值伦理学、现象学、过程思想、法律逻辑和政治哲学。曾在美国克莱蒙研究生大学及神学院做访问研究。已出版译著《新工具》、《悲剧的诞生》、《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及论文十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直观抑或预设:马克斯·舍勒对康德伦理学的现象学批判及其意义》主要讲述了,道德应当具有绝对的权威。为此,必须反对伦理学领域的相对主义、怀疑主义以至虚无主义。为了给伦理学奠定这个坚实的基础,康德与马克斯·舍勒分别在预设的建构主义与本质直观的现象学方法这两条路径中致思。  
  康德基于理性的人性论,从人的善良意志出发,以形式先天论为基础,建构普遍的、必然的绝对命令,为道德上的善恶提供“合法则的”绝对标准。马克斯·舍勒认为,康德建构的形式主义这个“庞然大物”并没有给伦理学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没有很大的实践意义。在批判康德伦理学的八个预设的基础上,舍勒赞同胡塞尔“回到实事本身”的哲学方法,主张基于现象学的本质直观进行伦常明察。舍勒在价值的实事领域展开扎实的工作,发现质料的价值及其等级秩序,认为只有这个“爱的秩序”才是伦理学的基础,并在先天论、律令论、成效论、幸福论、人格论等领域进行了深度的耕耘。  
  《直观抑或预设:马克斯·舍勒对康德伦理学的现象学批判及其意义》在追踪舍勒对康德伦理学批判的理路后,基于过程思想的哲学立场,力图对舍勒与康德、胡塞尔、海德格尔在先天论、现象学、价值论方面的“对话”进行反思,在哲学的“林中小道”上前行。
展开
精彩书摘
  根据舍勒的思想,本书认为,对禀好具有否定价值是个预设,或者说,是个错误的假设,禀好是人在较低价值等级中的一种本能的追求,不可以说它本身就是恶的,它也是作为爱之存在的人的一种冲动、一种追求价值的力量,它在朝向一种价值的应当存在状态,只就其本身来说,不可以说禀好是恶的,因此这种预设是错误的,基于这种预设而认为:在顺从律令时克服的抗阻或做出的牺牲越大则价值越大,这种观点实际上没有基础的主观想象。比如,在帮助他人时,并不是付出的代价越大,则这种行动的价值越大。
  第三节律令与德行
  随着美德伦理学的复兴,伦理学家们非常关注对德性、德行的研究。这表现了人们对义务论和功利主义的规范伦理学的反思与反对,反映了对“行为”理论的不满,回归到对传统的“行为者”理论的兴趣上来。人们再次从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伦理学那里寻找理论资源,关注起人的品质来,以此希望走出现代性的道德危机。
  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舍勒的价值伦理学是一种美德伦理学。根据舍勒的思想,规范属于应然领域,美德属于能然领域,而应然与能然之间不存在特殊的本质联系,二者互不依赖,它们同样原初地建基于直观之中,不能把其中一个还原为另一个。义务意识以应然的体验为前提,不能还原为更高的能然;而能然也不是从直接被给予的义务意识当中假设性地被推导出来的。本节讨论舍勒的律令与德行思想,也许可以为两种形态的伦理学提供新的思考资源。
  一应然的生成
  (一)应然的概念
  舍勒指出,应然与价值的关系可以用两个公理表示,即所有具有肯定价值的东西都应当存在,所有具有否定价值的东西都不应当存在。因而一切应然都奠基于价值之上,反过来,价值不奠基于应然之上。也就是说,因为先有价值,所以才应当去做,并不是先应当去做,然后才有价值。所有应然都会涉及价值实存或非实存的领域,这就是观念应然与义务应然的不同。义务与规范都不属于观念应然,它们是观念应然体现为律令的产物。舍勒指出,如果观念应然的内涵被给予,并且与一个追求相联系,那么就会产生一个追求的要求。这样的要求可以通过承担义务的内心指令,也可以通过“命令”、“忠告”、“劝告”或“推荐”的外部指令来强调,这就是道德实践中应然生成的过程。
  ……
展开
目录
导论时代的哲学家
第一节 选题意义
一 学术地位重要
二 相关研究薄弱
三 理论价值高
四 实践意义重大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
二 国内研究
三 研究展望
第三节 舍勒生平及著述
一 早年求学时期
二 新观念论时期
三 现象学时期
四 形而上学时期
第四节 舍勒伦理思想概要
一 理论背景
二 主要内容
第五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一 研究方法
二 创新之处

第一章 舍勒的价值论
第一节 价值
一 善业与意欲
二 价值与善业
三 价值的内涵
第二节 道德价值
一 非“合法则性”
二 内涵
三 载体
第三节 价值与目的
一 目的内涵
二 目的设定
三 目的实现

第二章 舍勒的先天论
第一节 形式先天
一 预设
二 先天与形式
三 道德法则
第二节 质料先天
一 质料内涵
二 对象的法则
三 爱的先天论
第三节 形式先天与质料先天
一 意义
二 评价
三 本质

第三章 舍勒的律令论
第一节 律令
一 本质
二 局限性
第二节 律令与道德评价
一道德评价
二 律令与爱
三 律令与代价
第三节 律令与德行
一 应然的生成
二 德行与应然
三 德行与能然

第四章 舍勒的成效论
第一节 志向
一 内涵
二 功能
三 意义
第二节 成效
一 成效与意欲
二 实践对象
三 意图内涵
第三节 环境
一 人与环境
二 环境对象
三 本能与环境

第五章 舍勒的幸福论
第一节 快乐与价值
一 本质
二 功能
三 分析
第二节 “幸福”主体
一 人本主义
二 本质
三 变迁
第三节 问题
一 幸福与感受
二 幸福与美德
三 幸福与回报

第六章 舍勒的人格论
第一节 人格理论
一 人格生成
二 人格行为
三 人格世界
第二节 人格自律
一 两种自律
二 自律与凝聚原则
第三节 人格主义
一 个体与共同体
二 人格典范
三 有限人格

第七章 结论:对舍勒伦理思想的“明察”
第一节 舍勒、康德与先天论
一 “价值论转向”与“哥白尼革命”
二 舍勒对康德的解读
三 对舍勒先天论的思考
第二节 舍勒、胡塞尔与现象学
一 现象学是态度而非方法
二 舍勒与胡塞尔的区别
三 对舍勒现象学的反思
第三节 舍勒、海德格尔与价值论
一 海德格尔对价值的消解
二 舍勒的回应
三 对舍勒价值论的思考
第四节 论舍勒“生成的奠基”
一 研究“基础”的必要性
二 “基础”的含义
三 对“基础”的感受
第五节 舍勒伦理思想的意义
一 人与世界
二 价值与关切
三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