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凤霞在医院生下了她的儿子,医院已经被年轻的红卫兵接管了,他们根本瞧不起那些年长的、经验丰富的医生,他们称后者是“反动派”,同时还对自己处理医疗急救的能力颇为自得。这种态度随着凤霞开始产后大出血而很快发生改变。刚开始,许家还想确保安全分娩,所以不顾医院的规定去找一名顶尖的妇产科医生王教授,把他从一个队列中——他和其他知识分子一起被当做“封建主义的毒草”的象征游街示众——拉出来。但是,王教授已经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福贵给了他几个馒头,他狼吞虎咽吃得太快了,差一点把自己噎得昏了过去,可接着因为好心人的帮助给了他一些水而使情况变得更加严重了。在缺乏任何医学干预的情况下,凤霞大出血而亡。
在这两个简短的例子中,对食物的处理已经表明,“吃”远不只是“填饱肚子”而已。在这两个事件中,正常情形下受到欢迎的东西却与无辜的孩子的牺牲发生了联系。有庆的父母若是没有强迫他早早地去上学以和他人保持一致,他还会死吗?肉馅饺子在“大跃进”时代是难得的美食,最终却成了剩余(leftover)-意识形态滥用的耗费品,它无疑是为了体现父母的爱和爱国者的忠诚,可最终却让年幼的孩子成了这些东西的牺牲品。在此最熟悉的和最具家庭特色的消费品——饺子自然是最佳选择,因为它是自家制作的,且通常只在过节的时候才有——却与它们日常意指的含义形成了一种陌生化的、去熟悉化的关系。面和肉馅现在不是用来吃和消化的,而是提示着一个生命不可复返的耗费。
同样,若是王教授这样的知识分子和专家在“文化大革命”的疯狂岁月没有被无端地虐待,凤霞还会死吗?馒头本来意味着可以让王教授充饥,使他能去接生,现在却在他的饥肠辘辘的胃里和水发生化合反应不断膨胀。就这样,馒头因为没有被正确地吸收而间接杀死了凤霞。不论出于何种善意,“填饱肚子”在这个例子中导致了死亡,食物因为历史的错误和恐怖而被赋予了特别的意味。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