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思想中的时代:当代哲学的理论自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3157778
  • 作      者:
    孙正聿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孙正聿,1946年11月生,哲学博士。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吉林省哲学学会理事长,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省特聘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哲学基础理论和当代哲学思潮,已出版《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现代教养》《崇高的位置》《哲学通论》《超越意识》《马克思辩证法理论的当代反思》等著作,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奖励,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3年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展开
内容介绍
  《当代中国名家文库·思想中的时代:当代哲学的理论自觉》立足于从两极到中介的哲学思维方式,从现代哲学的革命、当代中国的哲学改革、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等不同的视角,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特别对哲学是什么、马克思的哲学观、哲学创新的前提性思考,以及当代人类的生存困境和崇高的位置等问题的探索,深化了对哲学理论内容的理解,在哲学界和社会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
精彩书摘
  亚里士多德寻求“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其真实意义也并不在于他所“表述”的对世界统一性的概括与解释,而在于这种哲学所“表征”的人类寻求生存的根基与意义的自我意识。笛卡儿以来的西方“后神学文化”,其真实意义也并不在于各种哲学流派所“表述”的对世界或人类意识的种种解释,而在于它们所“表征”的消解人在超人的“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的人类自我意识。如果借用一套哲学丛书的标题,我们可以比较简洁地作出这样的概括:近代以来的西方哲学,其历史演进的过程,正是表征着从“信仰的时代”到“冒险的时代”、“理性的时代”、“启蒙的时代”以至“思想体系的时代”的人类自我意识。
  同样,现代哲学的“消解哲学”运动以及后现代主义思潮所倡言的“后现代文化”,其真实意义也不在于它们所“表述”的哲学科学化要求或对哲学的拟文学理解,而在于它们所“表征”的消解人在超人的“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的人类自我意识。如果说黑格尔之所以是“以最抽象的形式表达了人类最现实的生存状况”(马克思语),是因为黑格尔以“绝对精神”自我运动的形式“表征”着人类受“抽象”统治的自我意识;现代哲学之所以要激烈地“治疗”、“拒斥”、“消解”哲学,则是因为现代哲学以“取消哲学”的方式“表征”着人类挣脱“抽象”统治的自我意识。在所谓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中,德里达试图以“边缘”颠覆“中心”,福柯试图以“断层”取消“根源”,罗蒂试图以“多元”代替“基础”,他们所激烈地进行的反本质主义、反表象主义、反结构主义、反中心主义、反基础主义等种种的哲学批判,其真实意义与价值,也仍然在于后现代主义思潮“表征”着“跨世纪”的人类自相矛盾的自我意识:挺立个人的独立性和追求文化的多样性与崇高感的失落和生存意义的危机的自相矛盾的自我意识。
  用黑格尔的话说,哲学是“思想中所把握到的时代”。思想对时代的把握,既不是“表述”时代状况的经验事实,也不是“表达”对时代的情感和意愿,而是“表征”人类对时代的生存意义的自我意识。哲学之不可“消解”,或者说哲学的“合法性”,在于人类不能“消解”关于自身存在意义的自我意识,在于人类关于自身存在意义的自我意识需要通过哲学的理论“表征”的方式而获得自我理解和自我反思。
  ……
展开
目录
上篇 现代哲学的革命
从两极到中介
1.超越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
2.本体中介化的现实道路
3.以中介的观点对待一切事物
4.现代哲学的共同特征与内在分歧
传统哲学向现代哲学转化的中介
1.“绝对理念”的真实内涵
2.“绝对理念”的中介意义
人类思想运动的逻辑
1.“思想体系的时代”的哲学理论
2.“自觉形态”的辩证法理论
3.通晓“认识思维的历史及其成就”的理论思维形式
4.“无人身的理性”的自我运动
哲学反思与现代哲学
1.反思思想的哲学维度
2.反思思想的思辨思维
3.反思思想的现代哲学
本体论与本体论的现代革命
1.本体观念与本体论内涵
2.本体论的自我批判
3.本体论的现代重建
哲学前提的现代文化批判
1.“语言学转向”与文化批判
2.把哲学变为“科学的逻辑”
3.把哲学变为自我“治疗”
4.把哲学变为人的自我“理解”
5.把哲学变为反省人的“存在”
6.“对话”与文化批判的批判
对科学的人文主义理解
1.非主流的科学哲学观
2.理解科学的“哲学”
3.哲学理解的“科学”
4.概念框架理论与“理解”科学理解
5.对科学的人文主义理解的借鉴意义
现代哲学“语言转向”的根据与意义
1.“语言转向”的根据
2.“语言转向”与人的存在方式变革
……

下篇 当代中国的哲学改革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