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清代学者进行的考据,实际超出了顾颉刚的概括,还包括历算学、辑佚学、金石学、地理学等。虽然考据学的研究对象是以古籍文献为主,但在搜罗证据时,往往会逸出文本文献,如对地理、金石的考证等;而古本辑佚则为文本文献的考证提供直接证据,因而辑佚学自然可以跻身于考据学之列。总之,考据是清代考据学者的方法论原则,也是他们所用治学方法的总称。就其治学内容而言,“在考据学诸学科中,以小学为先导与枢纽,小学之中又绝重音韵学;四部书中经史子集兼治但又以经史为主;考据与义理兼治但又偏重考据;词章之学与释道之学被排斥在学术以外”。可见,考据学的重心不在于词章和义理,它的主要内容在于音韵、训诂、校勘、辑佚和辨伪等资料的搜集整理方面。
在清代,考据学又称朴学、实学、汉学、考证学、考核学。称为“朴学”,是侧重于它实事求是、不尚浮华的特征;称为“实学”,是侧重于其重实际、重实证的主张和旨趣;称其为“汉学”,则与宋学相对,是侧重于其崇尚汉儒重小学训诂与名物考辨的学术特质;而称“考证学”、“考核学”或“考据学”,则是强调其治学方法和治学精神的本质特征。“汉学”、“朴学”是相对于“宋学”、“理学”而言的,多少带有门户之见。因此,用“考据学”这个称呼最为中肯,较“汉学”、“朴学”之名更能比较准确反映清代学术的特点。
(二)考据学者群体及其治学路径
关于乾嘉考据学兴盛的原因,学界多有阐析,本书不再赘述。总之,清代学术发展至乾嘉年间,学者皆以考据自相标榜,朝野上下无不弥漫着以考据为时尚的空气。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