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解构的难题:德里达再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22366
  • 作      者:
    戴登云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哈罗德·布鲁姆曾说:“渴望写出伟大的作品就是渴望置身他处,置身于自己的时空之中,获得一种必然与历史传承和影响的焦虑相结合的原创性。”尽管布鲁姆对德里达颇多偏见,但这句话恰好道尽了德里达的边缘立场与解构策略的精髓。
展开
作者简介
  戴登云,男,1972年生,四川泸州人。1991年毕业于四川泸县师范学校。2000年以同等学历身份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2003年获硕士学位。同年到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任教,2009年破格晋升副教授。现为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艺学专业、政治学院西方哲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20世纪西方哲学、现代中国学术思想史。出版学术专著《现代中国学术传统及其问题域》(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版),译著《我有一个梦想》(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参编教材《西方文艺理论名篇导读教程》(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在《文艺研究》、《中国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和四川省社科基金项目3项、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科研基金”重大项目2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是解构主义思潮创始人,也是当代西方学术思想界极具影响也颇具争议的思想家之一。《解构的难题:德里达再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的最终成果,立足于一种“跨语际书写”的立场,从解构理论的中国语境出发,深入分析了解构理论在当代西方的生成背景及论争语境,紧紧围绕解构理论的核心要旨,从哲学起点、言说困境、生成机理、“始基”等七个方面重新阐发了解构思想的开创性及其对当代中国思想的现实意义,力图重构出一个“活生生的”、更接近于本真的德里达,并对“解构理论”作出独到的阐释。
展开
精彩书评
  解构不是,也不应该仅仅是对话语、哲学陈述或概念,以及语义学的分析;它必须向制度,向社会和政治的结构,向最顽固的传统挑战。
  ——德里达
展开
精彩书摘
  还可以罗列更多。但在此只想指出一点,那就是全部吊诡的根源,都来自于这样一个事实、一个“断裂”:在当代哲学界,恐怕找不出第二个哲学家,也像德里达那样,如此极端地看重用经典文本重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创生性思想这样一种表达形式。然而,直至今天,却依然没有几人敢断言,德里达到底是否对那些经典文本实施了认真的解读,以及,德里达的奇思妙想与那些经典文本到底有什么关系。
  一个如此重视文本解读(且文采斐然)的思想家,自己所书写的文本却让读者备感眩晕痛苦以至不忍卒读,这种反差到底是如何造成的呢?一个最直接的可能原因,就是在流行的(可能是传统的,也可能是新潮的)“阅读”与德里达的“解读”之间,遭遇了某种“范式”冲突。换句话说,就是德里达所理解的“阅读”,与某种哲学传统所持的“阅读”观,是不一样的。由是,在解读德里达之初,我们便遭遇了一个前提性的问题,这一问题即:到底什么样的文本才是可读的?到底什么样的阅读才是真正的解读?
  假如从来就没有一种凭空涌现的恰当的阅读方式,假如所有的阅读都要以被阅读的文本的在先存在为前提,那么,要回答前述问题,就只能采取如下策略:首先,必须搁置德里达的文本到底是否可读的争议,直面文本本身,重新投入到对他的哲学文本的解读实践中;与此同时,在这种实践中反思,哲学话语的一般解读可能性究竟在哪里?文本解读的一般可能性又是怎样的?
  ……
展开
目录
导论 作为跨语际书写的西学研究
一、当代中国西学研究的诡论现象
二、‘跨语际书写的可能性:反思西学研究的研究属性
三、从跨语际书写到思想自觉
四、当代西学研究的具体路径

第一章 解构的“难题”与德里达再研究
第一节 何谓“难题”?
第二节 “难题”作为德里达哲思工作的真实处境
第三节 “难题”作为解构思想的核心旨趣
第四节 “难题论”的当代中国语境及其意义

第二章 解释与解构之间
第一节 作为一个隐喻的解释与解构之争
第二节 哲学的关闭与普遍解释学的窘境
第三节 作为一种创生性书写的哲学解读的理论可能
第四节 作为“他者”的哲学话语的幽灵谱系

第三章 解构的中国境遇
第一节 作为交互参照物的“中文”与“解构理论”
第二节 解构理论与当代中国语境的时代错位
第三节 “时代错置”论与当代中国阐释学的困境
第四节 以“时代错置”的眼光化解重释中国的焦虑

第四章 解构与原初视域
第一节 解构理论的难题境遇对一种终极视域的召唤-回应
第二节 解构理论的哲学起点与现象学视域的互文性
第三节 原初视域的隐匿与解构理论的播撒效应
第四节 原初境域的重现与中西思想史的问题谱系

第五章 解构理论的双重属性
第一节 作为“文本”与“问题”的“剑桥德里达事件”
第二节 作为“施毒”与“解毒”的双重哲学书写
第三节 作为双重属性之先天条件的差异、踪迹与延异
第四节 作为双重书写之结果的双重危险与双重命运

第六章 解构理论的生成及其内在机理
第一节 现象学的预设前提与解构批判的合法性
第二节 解构的第一次逆转:从“纯粹逻辑的语法”到“纯粹语法的逻辑”
第三节 现象学还原与语言学转向的对观互视
第四节 解构的第二次逆转:从批判理论的批判到解构的自我否定

第七章 解构哲学的“始基_及其重建
第一节 文字的起源与差异的踪迹
第二节 媒介及其辩证法
第三节 书写形而上学与媒介文明史
第四节 当代媒介的形态与我思的困境

第八章 解构与审美精神的困境
第一节 文学作为一种奇怪的社会建制
第二节 文学性是一个超验的难题?
第三节 模仿与文学之法的异延秩序
第四节 从文互涉到自我与他者的共同在世

结语 解构理论的终结与当代思想的前景
一、”解构理论之死“与新思想史研究
二、解构的问题域及其论争语境
三、解构作为一种新思想传统
四、解构理论与现代中国思想的错置性关系
参考书目
索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