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北宋经筵与宋学的兴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569427
  • 作      者:
    姜鹏著
  • 出 版 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姜鹏,1978年生,汉族,浙江宁海人。2000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专门史方向,获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现为复旦大学历史系讲师。主要研究领域:宋代思想史、中国史学史。
展开
内容介绍
  宋代的思想与学术,是热门研究话题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已经从唐宋社会转型、佛道二教影响等多个角度,对之进行了深入探讨。《中古中国知识·信仰·制度研究书系:北宋经筵与宋学的兴起》的关注点和以往的研究有所不同,以北宋经筵制度的形成、发展为切入点,来考察政治、制度和思想学术发展之间的关系,经筵制度在北宋得以创立的原因,直接源自于王朝的文治需求。它在宋代产生的最大功用,是成为士大夫和君主以儒家伦理准则为基础进行观念交流的制度平台它的存在,对宋代学术风貌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举几经宋学的形成、宋代史学的发达以及“师道”观念的产生,都可以在这个制度的运行中找到根源通过这一研究,作者想揭示,思想史研究不能忽视具体的政治、制度因素
展开
精彩书摘
  关于宋代,我们看到的是一种与以往大不相同的政治体制,伴随着它诞生的,是全新的儒学形态。一种新体制的形成,须经历长期、持续的社会冲突和变革。期间,观念、政治、经济,都是新体制诞生的推动力。纯观念对于未来蓝图的设计,往往会与实际的政治操作和经济诉求产生分歧,但它必然影响到新体制中某些具体制度的形塑。有时候观念本身,也会落实成为某项制度,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共同形成新体制的维度,并形成相互间张力。经筵就是北宋政治文化中观念与体制互动的典型场域,也是儒学制度化的一部分。
  关于儒学制度化的议题,科举、教育等相关内容都已经得到了充分研究,已如前文所论。同样重要的经筵制度的研究,就显得有些匮乏。经筵作为一种经典讲习形式,逐步走向制度化,是作为意识形态的儒学制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经筵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特殊教育制度时,其形式和内容都在一定程度上与各相应时期的意识形态密切相关。而这种相关性又影响到以传统经史之学为核心内容的学术风潮的演变。即便这种影响不是单向度的,它们之间也必然是具有强烈联动性的。本书的重点旨在揭示经筵如何在宋仁宗时期走向制度化,并以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为媒介,与11世纪中叶的学术史发生互动、最终将指向宋学的产生与经筵有着何等关系。
  试举一例,考察宋仁宗时代的经筵官构成,会发现其前、后期有明显的变化。仁宗早期的经筵官仍然以注重章句训诂为主,到后期,则注重经典诠释的新型经学家开始逐渐进入经筵。这一变化与北宋经学从汉唐旧传统中独立出来、逐步形成经学新传统的进程是同步的。而经筵作为对帝王进行经史教育的制度,它的存在显然对宋代经学的具体内涵产生了重大影响。儒家士大夫把这个制度平台看作参与政治的渠道,希望通过诠释经典来规范帝王的行为准则,并进而影响政治。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齐治平”的思想何以能被宋儒重新发现、反复言说,并成为经宋学的核心内容,才能得到理解。进一步而言,道学在宋代的产生,也是和经筵这一特殊的政治参与机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这些层面的问题,恰恰是长期以来被研究者们忽视的。
  ……
展开
目录
书系缘起
绪论
一、“宋学”的几个层面
二、制度与观念
三、研究史的回顾

第一章 宋初文治导向与经筵缘起
一、宋太宗的文治努力
二、宋真宗与经筵发轫
三、读书与治国

第二章 经筵制度化及其政治文化涵义
一、经筵制度化的契机
二、经筵制度化的内容
三、经筵官考论

第三章 经筵场域的职能变化
一、政治空间的两种属性
二、从私人空间到公共空间
三、经筵场域附加功能的出现
四、转型为政治空间

第四章 经筵讲学对经学的影响
一、孙爽系讲官的进退
二、定义“帝王之学”
三、经筵对解经风格的影响
四、“帝学”与“道学”
五、新学官学化的路径

第五章 经筵讲学对史学的影响
一、读史的目的
二、经筵进读与史学义理化
三、《唐鉴》中的帝王肖像

第六章 经筵讲学与“师道”意识
一、经筵对宋人君臣观的影响
二、坐讲之争与“师道”意识
三、观念分歧的制度渊源
四、“侍臣”抑或“师臣”
结论
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