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畏惧与颤栗;恐惧的概念;致死的疾病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24512
  • 作      者:
    (丹)索伦·奥碧·克尔凯郭尔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克尔凯郭尔(Soren Kierkegaard),又译基尔克果、祁克果,是十九世纪丹麦哲学家、神学家,是现代西方存在主义和存在哲学的思想先驱。作为虔诚的基督徒,克尔凯郭尔其哲学的中心思想基本上可以说是“如何去做一个基督徒”,他将人的存在描述成三种不同层次:审美的、伦理的、宗教的。
  
  京不特(1965-),原名冯骏,征修。玄学派诗人之一。出生于中国上海,现定居丹麦。八十年代写过长诗。1988年成为佛教沙弥。1989年走过缅甸、泰国。1990年冬天到92年春天在老挝。后赴丹麦。现从事哲学研究翻译工作。
展开
内容介绍
  《克尔凯郭尔文集6:畏惧与颤栗 恐惧的概念 致死的疾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与丹麦克尔凯郭尔研究中心的合作项目。它不仅是国内首次系统地直接由丹麦文原文进行翻译的克尔凯郭尔重要著作选集,而且还致力于成为引导这一研究领域的学术经典之作。文集中文版共10卷。
  《克尔凯郭尔文集6:畏惧与颤栗 恐惧的概念 致死的疾病》是克尔凯郭尔文集第六卷。全书包括:“畏惧与颤栗”“恐惧的概念”和“致死的疾病”三部著作。畏惧与颤栗——辩证的抒情诗,出版于1843年,“恐惧”的概念——一个简单的在心理学意义上定向的审思、考虑到关于传承之罪的教义上的问题,出版于1844年,致死的疾病——通向陶冶和觉醒的基督教的心理学阐述,出版于1849年。
展开
精彩书摘
  在另一方面,精神是一种友好的权力,它恰恰是想要建构这关系。那么人与这一模棱两可的权力的关系又是怎样的一种关系,精神又是怎样使自己去与其自身并与其前提条件发生关系159的呢?它表现为恐惧。“摆脱其自身”是“精神”所不可能做的;只要它的自身在它自身之外,“抓住其自身”也不可能;人也不可能沉沦到无所作为的植物状态,因为他已经被定性为“精神”;他也不可能逃避恐惧,因为他爱这恐惧;而要真正地爱它,他又不能够,因为他逃避它。现在“无辜性”被逼到了极端。它是无知性,但不是一种动物所具的兽性,而是一种由精神所决定的无知性,而它是恐惧,恰恰因为它的无知性是对于“乌有”的无知。这里没有关于善和恶等的知识;而是知识的整个现实投射在恐惧之中,——作为无知性的巨大乌有。
  无辜性仍还在,但只需去听从一句话,那么无知性就集聚起来了。这句话自然是“无辜性”所无法明白的,但是“恐惧”简直就是得到了它的第一个捕获物:作为对“乌有”的取代,它得到了一句神秘的话。在《创世记》中是这样说的,上帝对亚当说:“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于是,接下来理所当然就是,亚当其实并不明白这句话;因为,既然善恶间的区分要在享用了那果子之后才会出现,那么这时他又怎么会知道这分别?
  如果我们现在假设,是禁令唤醒了情欲,那么人就得到一种知识,而不是无知性,在这样的情况下,亚当必定是具备了一种关于“自由”的知识,因为情欲是使用这知识的情欲。因此,这个说明就是后见之明。禁令使他恐惧,因为这禁令在他身上唤醒了自由的可能性。那种“作为恐惧的乌有而突发于无辜性”的东西,现在进入了他自己,并且在这里又作为一个乌有,——那令人恐惧的“能够之可能性”。对于什么是他所能够的做的,他一无所知;因为否则我们就是在预设(通常事情就是这样)那“在之后才出现的东西”,预设善与恶之间的差异。只有那“能够之可能性”在那里作为“无知性”的一种更高的形式,作为“恐惧”的一种更高表达,因为在一种更高的意义上它同时存在和不存在,因为他在更高的意义上既爱它又逃避它。
  ……
展开
目录
畏惧与颤栗
恐惧的概念
致死的疾病
术语对照
人名对照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