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咱俩的王国:二人转乡土美学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1336761
  • 作      者:
    田子馥著
  • 出 版 社 :
    春风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咱俩的王国:二人转乡土美学论》是一部关于东北乡土二人转的美学著作。作者以其四十五年的二人转研究经验为基础,从美学的角度出发,系统、全面而又翔实地论述了乡土二人转的产生、发展及其现状,沿着乡土审美冲动的根脉,构建了二人转乡土美学体系,详尽论述了乡土二人转的审美内涵。
展开
作者简介
    田子馥,又名老圃,1937年生。曾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和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曾任吉林省艺术研究所党总支书记、新文化报总编辑。现为吉林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吉林艺术学院特聘客座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家协会顾问、吉林省美学学会常务理事。从事二人转研究四十五年,近三十年来致力于美学、诗学、人类学研究,已出版发行的美学专著《二人转本体美学》《东北二人转审美描述》《二人转乡土美学论》《美的魅力》《文心驿程》《美与哲理散论》;诗学有《中国诗学思维》《辛弃疾词选注》《刘大白诗词解析》《老圃诗词选》;人类学有《曹保明文化人类学》《图腾诗的人类学境界》;戏剧文学有大型吉剧《睛雯传》等多部。曾单独完成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教委出版基金项目,曾多次荣获吉林省长白山文艺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北方十五省优秀图书奖。
展开
内容介绍
    《咱俩的王国:二人转乡土美学论》是一部具有审美历史地理学意义的乡土美学,是沿着乡土审美冲动的根脉,把握乡土叙事风格,构建二人转乡土美学体系,详尽论述乡土二人转的审美内涵。全书十五章分三个部分。上篇从审美冲动、生命形式、人物特色、唱腔本源、人的装饰及空白空间等方面来论述乡土二人转的大本大源。中篇从乡土喜剧、悲剧喜唱、滑稽风格、乡土叙事来论述乡土二人转的风格特色。下篇从乡土文化、艺术象征、入俗化俗、民间审美判断以及审丑快感等来追溯二人转乡土文化之根。
    守望乡土就是守望民族的个性与灵魂,守望乡土就是守望人的精神家园。传统二人转是东北农民的精神堡垒,它曾经经过上个世纪60年代戏曲化的考验,没有离开乡土;这次经过国际化、城市化、商品化的考验,相信也离不开乡土的本土本色。
展开
精彩书摘
    上篇:乡土本源论
    第一章  审美冲动成乡土艺术之母
    乡土艺术是地域性的艺术,因地理位置而各有不同。从世界的角度上看,中国为乡土,从中国城市来看,中国的农村乡间为乡土,从全国的农村来看二人转,东北的广大农村为乡土。东北二人转是东北乡土的产物。
    这里不论“乡”是什么,“土”是什么,乡土不可分论,乡土就是乡土,而要论在乡土生活的人,因为产生审美冲动的是人,是“诗意的栖居”这片乡土的人。
    但是,东北二人转(最初名字繁多)的创始者大多是失业的农民。他们识字不多,传承的方式只是“口传心授”。由于没有文字记载,年深日久,史实变为传说。师承多门,枝蔓繁复。形成二人转的起源、名称、发展脉络、归属,至今没法统一。
    在二人转研究方面,早在东北解放前,新文艺工作者马可、寄明就研究过已有的音乐;新中国成立后,王铁夫、王肯、王兆一、耿瑛、任光伟、隋书金、靳蕾、那炳晨、予永江等,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搜集与研究东北二人转资料;到上世纪80年代,王桔、李微等,也采访过当时健在的二人转老艺人。他们的著作,都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珍贵的二人转史料。我有效地利用了这些资料,加上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田野调查,于是我研究了二人转乡土美学。资料放在库房里不过是一堆黄纸,需要研究者发现它、唤醒它,用特定的艺术观念去激活它,-给予它一定的生命与血肉,才能使这些资料活起来。
    ……
展开
目录
引论 守望乡土
上篇:乡土本源论
第一章 审美冲动成乡土艺术之母
栖居于东北乡土的人,对于精神匮乏的不满足才产生审美冲动,审美冲动是为了重新构筑已经残破的精神家园。无论是寻根与蔓、底与边、原始创意与滚雪球,这都是守望乡土的人们,恪守对乡土叙事方式热心地期待与追寻本源。

第二章 “二人”是生命的形式
“二人”是二人转生命的形式。“二人”在一“转”的瞬间能生成无穷的生命动力,转化成多彩多姿的人物,演绎着“半,变,活”的哲学精神,“活力四射”的演剧形态。

第三章 独特的演剧形态与人物性格魅力
在纯二人转中最能体现本体演剧形态的是“演人物又不人物扮”,创造了非戏非曲的第三体。人物表演、剖象表现,均为塑造二人转人物独特性格魅力的重要手段。

第四章 “九腔共和”的乡音心曲
二人转源于乡土民歌、民间音乐。人的来往与融合,必然造成音乐的融合。以东北民间音乐为基础又广泛吸纳了大江南北、长河上下的音乐种子,形成“九腔共和”的乡音心曲。激情挑逗的人性化、性格化,是二人转音乐的发展空间。

第五章 原始装饰只是美化“二人”
一盏蜡灯,一条头巾,一件腰包,是二人转初创阶段的装饰物,扇子、手绢是人的象征。戏曲是人物扮,曲艺是素扮,二人转是彩扮,装饰的是“人”,是“二人”的命脉。

第六章 “空白空间”乃生命之源
“空白空间”乃生命之源。“空白空间”突出的是人,老艺人在“空白空间”能表演出花的香味来。舞台“一旦为物体所充塞,人就不复存在”了。场院、村头、大车店,只要有人站脚的地方,就有二人转。

中篇:乡土风格论
第七章 民间乡土的喜剧精神
乡土艺术的整体风格,是令人开心、发笑的喜剧精神。但笑,不都是喜剧。喜剧的笑是观众对丑的否定,对美的赞扬。传统喜剧的抒情谐趣,讽刺喜剧的针砭时弊,喜剧能使人消除疲劳、积蓄力量。

第八章 “井台会”是典型的悲剧喜唱
“悲剧喜唱”以一种顽强的生命意识正视悲剧的现实。蓝瑞莲的悲剧不在于她自身的悲剧命运,恰在戏内戏外不被理解和同情,这才是“悲剧的悲剧”,真正的悲剧喜唱,也合有悲剧的影子。

第九章 滑稽风格之美
二人转的滑稽是风格,而不是滑稽人物。“丑角艺术”也不是滑稽小丑,而是调笑取乐,语言情趣。

第十章 “以物喻物”的乡土叙事
乡土叙事的特点就是“以物喻物”。根据民间说书讲史的故事,艺人将有趣人物或故事切割成碎片,再由别一个故事的“轴线”连缀起来。“碎片连缀”的整合方式有谐音借义的象征意味,以及“盘家乡”、“扒短”、“跑驴”、“老汉背妻”等形成独特的叙事风格。

下篇:乡土文化论
第十一章 文化理想与精神家园
二人转的乡土文化构建,充分展示了农民的智慧,礼赞生命,心理仪式,征服意志,生命原趣,以及乡土之根的“精神家园”。

第十二章 东北民俗是个大染缸
“俗”是乡土文化之根,化俗是二人转“化他为我”、“化古为今”、“化雅为俗”的功能。东北民俗是个大染缸,有大吞大吐的异化精神。

第十三章 “像不像,做比成样”的乡土哲学
具有象征意味的“像不像,做比成样”是来自乡土的社会酵母,它与“演人物又不人物扮”的美学原理互为依存,但从观众“三分看戏,七分想象”来思考,人物形象是靠“想象”完型的。

第十四章 东北民间艺术审美判断
在一定的民俗环境中长期积淀,形成“集体无意识”的审美惯性思维,东北人共享的“十重十轻”的审美判断。是二人转生成的社会酵母。

第十五章“审丑快感”的前世今生
“审丑快感”也是乡土所生,小放猪的大鞭哨,男男女女的荤故事。古有“嬉亵过度”,现代“妈妈的”国骂,二人转的“肆丑为美”禁而不绝。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