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由前辈曲家周铨庵饰杨贵妃、朱尧亭演高力士、李楯演唐明皇,这是一段很有意义的欣慰的记忆,当时北京戏曲的票价最贵是6角,为了给曲社募资,进行了一次内部认购,票价是8角,补充了一部分经费,在计划经济时期,这是大胆的唯一的一次。老师鼓励我的演出,把【清平调】三首写在扇面上赠我。老师很理解我解不开的昆曲情结,也为我不在演出单位而惋惜,他一直鼓励我争取参加演出活动。拨乱反正后我在北京、上海、昆明、杭州和一些演员、曲友合作演出,如和周铨庵、朱世藕、李倩影演过两次昆曲《断桥》,和周铨庵、王纪英等人演过多次《游园惊梦》,和李蔷华、刘长瑜等多次演《写状》,陪同朱家溍演《单刀会》的鲁肃,又演了《太白醉写》《拾画叫画》,还分别和李倩影、王奉梅演过《惊变》,和王奉梅演过《折柳阳关》,和张正芳演了两次京剧《赠剑》,和周锦玫演了京剧《春闺梦》等剧。在上海昆曲研习社支持下演了《迎像哭像》,由师姐孙天申饰杨贵妃像,一位姓裴的曲友担任了高力士。还参加了上海曲社集体演出的《天官赐福》,由郑传鉴老师演财神,上海曲社的曲友们八仙过海,载歌载舞地饰演八仙,我是临时学习的天官。所有的合作都给过我很大帮助。上海不愧是昆曲曲友的老根据地,赵景深、樊伯炎、朱尧文、陈宏亮、甘文轩、叶惠农等诸位前辈曲家都是既唱得精美,又是研究的专家,书法家钱礼先生还赠我工楷的《长恨歌》全文留念,使我又感激又惶恐。上海曲友的盛情,我一直铭记在心。俞师不但很重视曲友的各种活动,也认真传授过不少曲友,如上海的叶惠农、北京的袁敏宣、樊书培等,都是我的前辈学长。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