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情绪:影像表意的魅力与体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6032401
  • 作      者:
    孙承健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电影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情绪:影像表意的魅力与体验》以情绪为线索,借鉴现代心理学和情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从创作主体、接受主体以及演员与角色三个主要方面入手,探讨和研究情绪在影像表意及其接受之间的规律。对于这一规律的研究,无论是对当代中国电影的艺术创作,还是对于影视产业化的发展来说,都是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的。
展开
精彩书摘
    所以,在审美接受的过程中,人们永远无法回避个体主观情绪的体验以及个体自身的认知经验的参与,并且,主观体验与认知的影响作用,也使得对影像及其表意的审美接受更具有主观化的感情性色彩。
    就影像表意的接受与情绪的关系而言,一方面影像及其表意对于情绪的发生,以及所发生之情绪的性质具有重要的激发性作用。而另一方面,情绪又是影像及其表意的表达及接受的首要的致变性因素。因此,在接受的过程中,面对事实存在的影像,观众或许无法直接对其进行选择,然而,观众却可以选择自己对待影像的态度,虽然这种态度的生成不完全是有意识的,甚至有时是无意识的,但是这种态度本身即意味着情绪的主观体验发生作用的结果。并且,从体验模式的角度来说,不同情绪的主观体验又具有各不相同情绪反应模式,例如,经过大量的实验,现代情绪心理学家得出结论:“宜人的和令人不快的自然景色图片较中性图片会诱发头皮后部的早期负波、晚正成分和持续性正慢波。这些成分与情绪刺激的各加工阶段(知觉编码、刺激表征和刺激评价)相对应。”①这充分说明了不同客体之间所能够引发的主体的主观体验感受也各不相同,并且也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再次证实了,人的主观体验感受对于影像感知的重要影响作用。因此,正是由于情绪所具有的独特的主观体验色彩,才使得情绪本身对影像及其表意的接受过程中,能够在接受者的心理上起到积极的组织或者是消极的抵制作用。
展开
目录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缘由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所涉及的相关理论
第一章  文本内外情绪的互为作用性
第一节  以“图”表意,人类感情性活动的自觉注入
第二节  情节  逻辑与情绪线索
第三节  情绪社会化与影像表意
第二章  创作主体主观情绪的介入与影像表意
第一节  情绪,影像表意的内在驱动力
第二节  类型模式的情绪唤起与表达
第三节  视觉元素对人物情绪功能模式的可视化塑造
第三章  影像表意与观众欣赏情绪的互动
第一节  审美接受与需要
第二节  情绪的延伸意蕴的回味
第四章  表情,内在体验的外显形式
第一节  表情,跨文化的“共通性”与“差异性”
第二节  “场面调度”出的人物情绪变化
第三节  细节,放大的情绪真实
第五章  数字技术:崭新视觉经验与全新的体验感受
第一节  数字技术对视觉认知经验的挑战
第二节  赋予数字化角色以内在灵魂
结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