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审美接受的过程中,人们永远无法回避个体主观情绪的体验以及个体自身的认知经验的参与,并且,主观体验与认知的影响作用,也使得对影像及其表意的审美接受更具有主观化的感情性色彩。
就影像表意的接受与情绪的关系而言,一方面影像及其表意对于情绪的发生,以及所发生之情绪的性质具有重要的激发性作用。而另一方面,情绪又是影像及其表意的表达及接受的首要的致变性因素。因此,在接受的过程中,面对事实存在的影像,观众或许无法直接对其进行选择,然而,观众却可以选择自己对待影像的态度,虽然这种态度的生成不完全是有意识的,甚至有时是无意识的,但是这种态度本身即意味着情绪的主观体验发生作用的结果。并且,从体验模式的角度来说,不同情绪的主观体验又具有各不相同情绪反应模式,例如,经过大量的实验,现代情绪心理学家得出结论:“宜人的和令人不快的自然景色图片较中性图片会诱发头皮后部的早期负波、晚正成分和持续性正慢波。这些成分与情绪刺激的各加工阶段(知觉编码、刺激表征和刺激评价)相对应。”①这充分说明了不同客体之间所能够引发的主体的主观体验感受也各不相同,并且也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再次证实了,人的主观体验感受对于影像感知的重要影响作用。因此,正是由于情绪所具有的独特的主观体验色彩,才使得情绪本身对影像及其表意的接受过程中,能够在接受者的心理上起到积极的组织或者是消极的抵制作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