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爱因斯坦的小提琴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5761064
  • 作      者:
    (美)约瑟夫?埃格尔(Joseph Eger)著
  • 出 版 社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作为联合国交响乐团指挥和北京中央爱乐乐团客座指挥,约瑟夫·埃格尔曾经指挥过世界上一些主要的交响乐团。在美国和欧洲,他曾做过利奥波德·斯托科夫斯基的副指挥。埃格尔也作为圆号演奏家周游世界,被《纽约时报》誉为“仍然存世的最伟大的圆号演奏家”之一。
  本书为埃格尔关于音乐、物理和社会变革的手记。作为当代著名的指挥家,他认识到音乐不仅把不同文化的人们联系起来,而且蕴涵了生命内在的自然之道。
展开
内容介绍
  作为联合国交响乐团指挥和北京中央爱乐乐团客座指挥,约瑟夫·埃格尔(JosephEger)曾经指挥过世界上一些主要的交响乐团。在美国和欧洲,他曾做过利奥波德.·斯托科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i)的副指挥。埃格尔也作为圆号演奏家周游世界,被《纽约时报)誉为”仍然存世的最伟大的圆号演奏家”之一。他在卡内基大厅举办了十二场音乐会,交响乐和摇滚乐珠联璧合,此举前所未有,并在林肯中心音乐厅和约翰·列农、大野洋子合作。美国国会山的500位”有眼光的女士”选举了两位得到“埃莉诺·罗斯福有眼光的男士奖”的男士,他是其中之一。
展开
精彩书评
  能让我们接近一种更高尚的生活并对这种生活抱有希望的,只有科学和艺术。
  ——贝多芬
展开
精彩书摘
  我的一生充满了音乐和社会关怀。物理学是我终生的业余兴趣。还不到7岁的时候,从我的家庭开始,我就深深地关怀社会;经年累月,这种关怀及于天涯海角。
  几年之后,就来了音乐。音乐一进入我的生活,它就成了我持久的至爱,最后成了终生的职业。
  至于物理,我先得承认我不是个物理学家,也没正儿八经地研究过物理,不过是在学校里拉里拉杂地学过一些而已。但在有人指责我假作谦虚之前,我也会承认,我在睡前读的书常常包括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这些学科让我心醉神迷,因为它们和我对音乐的感觉,和我一生的社会活动,同声相应。
  对我而言,音乐、物理和社会关怀细密地织成一片,和纳瓦霍印第安人的小地毯相似。用这三种线纺成的这本书的经线和纬线,织成了许多相得益彰的图案。
  半个多世纪前,我得到了一个尝试性的结论:宇宙是用音乐造成的。又费了10年的工夫,我才有胆量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戴维·玻姆(DavidBohm),一个得了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他和其他著名的物理学家。个怪崇高的绰号给了它。我又开始读了一些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关于音乐、物理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我开始得到了更多的想法。
  超弦理论登场了,我的猜想又得到了肯定。一个接着一个的物理学家,都拿音乐来打比方。一根超弦,就像是“小提琴的一根弦”,以多种方式在振动,最细的弦好比宇宙中的那些最小的粒子,最粗的弦解释的是宇宙本身。
  本书余下的篇幅,记录的是一个指挥家和音乐长达70载的浪漫故事。因为音乐与我关于物理学的思想,与我的欢乐和悲哀,与疾病和康复,与困惑和启发,与我跟这三个领域中的知名人物的友谊和交往,交织在一起。我晚年在整理这些笔记时学到的东西,并不比在读别的东西时少些。我想和你分享这些东西是希望你或许也能这么狂热,就跟我似的,对作为通向一个更人道、更仁爱的世界的桥梁的音乐和科学有了更广泛的新机会而狂热。
  序曲:主题与变奏
  当我告诉大家,要是没有小提琴,爱因斯坦压根儿不会是爱因斯坦,他们都吃惊。大多数人连他拉小提琴这事儿都不知道。他爱音乐,每天都抽空练习,甚至在忙于科学工作的时候也不例外。可在年少的时候,练音阶,练琶音,他觉得沉闷乏味,到了13岁时,他发现了莫扎特的奏鸣曲:
  我希望按照它们的艺术内容和独特的优雅性来演奏,这迫使我改善技巧;未经系统练习,我就获得了这种技巧。我相信,与完成作业比,热爱是更好的老师——起码对我来说是这样。
  ——爱因斯坦
  全世界的音乐家之间并无很大的不同。除了语言、风格和技巧之外,我与之合作的那些音乐家——无论是职业的、流行的明星,还是像爱因斯坦这样的业余爱好者——在莫斯科或者在迈阿密,在哥斯达黎加或者在中国,在布加勒斯特或者在波士顿,在纽约或者在洛杉矶,都像是一个大家庭似的。音乐中有某种内在的东西,这东西超越地理、文化甚至人格上的不同.常常体验到任何流派的“好”音乐(怎么算好,待会儿再议),无论作为聆听者还是演奏者,似乎都能带来别样质量的敏感和洞见。像乔治。华盛顿大学的理查德.瑞斯塔克(RichardRestak)这样的神经病学家,畅销书《莫扎特的大脑和战斗机飞行员》的作者,主张音乐能强化大脑的线路,能提高大脑的创造力,能刺激两个大脑半球之间的对话。音乐的这种神秘的魔力和力量,似乎也渗进了全部的植物和动物的生活里。音乐也没把脚步停在那里。正如当代物理学揭示的那样,音乐呈现的是万千现象当中的那个统一性。所有这一切,以及音乐对人类社会的寓意,都为本书提供了种子。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为这些种子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并使之抽出了新芽。他和爱因斯坦,虽然诞生的时间相隔几个世纪,在我写作此书的时候,都是我的灵感来源。
  对爱因斯坦而言,音乐是某种物理学,物理学是某种音乐。他看不出这两者之间有什么界线,他经常说,科学是一种艺术,贝多芬的音乐也是由这两个学科构成的;最重要的是,他和爱因斯坦有一种共同的强烈欲望,就是要达到“更高层次的生活”。
  正是为了达到“更高层次的生活”,达到一种让全人类的“灵魂”更好的生活这一目的,才为本书提供了建筑材料。这一目的,界定并预示了我对音乐的定义。在我看来,“更高层次的生活”和“灵魂”,不是抽象的乌托邦式的想头,不是甜腻腻、稀里咣当的感伤情绪,不是星期天去聚会的那种灵魂,也不是心驰神往导致的那种肤浅的头晕,不是六月份的轻音乐。
展开
目录
1  我怎么想到写这本书
2  枪口对着我的脸:音乐撑着我的腰
3  事情的缘起——话说:1951年
4  音乐之乐、物理之乐
5  身为音乐家是何情形
6  何为音乐?
7  赞歌
8  音乐作为文本
9  音乐是匕首
10  个人的战争
11  指挥家,连贯性和变化
12  听众革命
13  贝多芬,我的英雄
14  贝多芬的音乐
15  幻想曲:赫克托·柏辽兹(1803-1869)
16  爱因斯坦其人
17  音乐与科学
18  量子革命
19  音乐的科学;科学的音乐
20  超弦理论
21  奔向目标
22  超弦:我的邻家领地
23  大比例和小比例
24  从牛顿到爱因斯坦到玻尔到威腾:仍然在寻求革命性的科学
25  物理学和音乐:音乐波
26  证据?
27  开普勒的世界和谐前来搭救
28  现象还是本质?
29  现代物理学
30  我们是怎么样的?我们是由波、粒子还是音乐构成的?
31  量子神秘主义
32  何为实在?
33  天籁
34  我们都走着牛顿的老路吗?
35  创造力
36  背景和参照系
37  宇宙果真是由音乐构成的?
38  分子朋友和分子敌人
39  炼金术:“邪术”
40  交响乐团怎么就像全息摄影呢?
41  外围影像
42  神秘的巧合
43  生理学家与脑电波音乐
44  数学:跳过这一章吧(但我敦促读者不要采纳我的建议)
45  更多的联系
46  上帝、表面现象和实在
47  绝对真理:神创论对进化论
48  物理学中的一次危机
49  爱因斯坦看社会变化
50  音乐的危险
51  艺术与科学的力量
52  埃莉诺·罗斯福与美国的首都
53  艺术自由
54  音乐:社会变革的手段
55  危机加深
56  我们的后人类未来
57  科学与宗教
58  上帝和因果关系的较量
59  自由的小提琴家和自由电子
60  理论与实在:音乐管用吗?
61  都在于什么?
62  科学向音乐之颤求婚
63  音乐和文化
64  语言的力量
65  未得回答的问题
66  艺术的力量
67  音乐的物理学:物理学的音乐
68  物理学和音乐中的一场革命
69  文明与好社会
70  为时太晚了吗?
71  开始论还是终结论
72  音乐和物理学可以力挽狂澜?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