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红墙知情录.二,开国将帅的非常岁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1709288
  • 作      者:
    尹家民著
  • 出 版 社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四大元帅在“反教条主义”风波中<br>418潜艇海底失事之谜<br>京西宾馆见证的将帅之痛<br>两次“十万人大会”寒风中的元帅们<br>陶勇夫妇的生死奇冤<br>受困于“文革”的成都军区一把手<br>刘伯承从严办院办出了麻烦<br>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凭着武林功夫.赢得战士直呼其名<br>潜艇上浮时哈好撞在大舰底下<br>毛泽东称“大闹京西宾馆”是件大事,但没有十分了不起<br>山雨欲来风满楼:毕业学员邱会作向上打小报告<br>陶勇:身受七处枪伤没有倒下.却不可思议地被一口浅井夺去了生命
展开
作者简介
    尹家民,军人,诗人,一级作家,中国作协会员。早年写诗与评论,后以纪实、传记文学为主,因创作陈赓、黄镇、张国华、陶勇等多部将帅传记文学作品而成名,“黄埔系列”和“红墙系列”具有广泛影响。已在海内外出版《陈赓大将》、《将军不辱使命》(黄镇传)、《舰队司令生死传奇》(陶勇传)、《谁为中国声辩》、《百将之夜》、《家民纪实文集》(七卷本)、《红墙见证录》(三卷本)等纪实作品四十余部,另有《心融进蔚蓝》诗集一部。
展开
内容介绍
    回首共和国往事:开国轶事,建设波折,“文革”风雨,两岸风云,改革航程,外交秘闻,无不令人惊心动魄,回味无穷。这期间,红墙内的共和国决策者们深为人们瞩目。他们放眼寰宇,权衡利弊,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做出重大决策,从而改变历史的航向。《红墙知情录2:开国将帅的非常岁月》作为《红墙见证录》的姊妹篇,以亲历者的口述,知情者的笔录,平实细腻的笔触,为我们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些重大决策的幕后故事,重大时刻的动人细节。领袖的风姿,战将的风采,一一呈现。
展开
精彩书摘
    9月16日,正是中秋节前三天。徐向前早6时出发,中午过后到了东冶镇,从这里到永安村还有几里小路,不能走汽车,只好弃车步行。要到家了,徐向前很兴奋,走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和警卫员说着童年的生活、风土人情。什么东冶白菜、建安大米、台山蘑菇等等都在话题之内。说着,忽然看到前边有一位老人,背着口袋吃力地行走。徐向前一眼就认出是父亲的背影,但又不相信这么巧。走近一看,果然是。他轻轻叫了一声,老人愣住了,用惊疑的眼光看着这两个军人。徐向前站在他面前,恭恭敬敬地说:“大大(爸爸),我是象谦。”老人听到“象谦”两个字,眼泪就流下来了,警卫员接过老人肩上的口袋,徐向前搀扶着父亲,问:“娘好吗?”老人家用衣袖擦了擦眼泪,说:“她头年就过世啦。”一听这话,徐向前的脑袋轰地一下,一路的喜悦像是被一阵狂风吹得无影无踪了。<br>    回到家里,姐姐、嫂嫂、妹妹、女儿,都很意外,恍如梦中相见,悲喜交集。消息很快传开了,村里热闹起来,亲戚、朋友、同学、邻里,都往“楼院徐家”去,要看一看这个出在本村的能与阎锡山比高低的大人物。很快,住在外村的两个姑姑也赶来了。院子里,人来人往,上房和东西厢房都挤满了人。徐向前热情招呼着来来往往的父老乡亲,一一回答他们的问话。<br>    一位老太太挤到徐向前跟前说:“银存(徐向前乳名)呀,让我好好看看,人家说你长了红头发,蓝眼睛,猪嘴巴,当了什么‘匪’,这是真的吗?”一句话逗得全屋人都笑了。徐向前也逗趣地说:“那你还来看我,不怕把你吃了哇!”<br>还没见过爸爸的女儿松枝,又眼生,又不愿离开左右,当爸爸问她话时,却又害羞地躲开了。 <br>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陈赓划归林彪指挥的日子<br>让部队称四野老大哥<br>再次与林彪发生分歧<br>陈赓急得喊出了洋泾浜英语“敖德萨”<br><br>第二章 四大元帅在“反教条主义”风波中<br>刘伯承从严办院办出了麻烦<br>两封来信引起彭德怀的重视<br>彭德怀的报告留下历史遗憾<br>叶剑英逆风中盛赞刘伯承<br>林彪忽然活跃起来的原因<br>刘伯承抱病做检讨令人垂泪<br>四年后彭德怀意识到错批刘伯承<br><br>第三章 1958:将军下连当兵记<br>一位师政委下连当兵,毛泽东向全军推广<br>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凭着武林功夫,赢得战士直呼其名<br>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时间虽短,友情很深<br>北京军区司令员杨成武:几次没刮完的胡子,一次也没破坏的制度<br>空军副司令员成钧:没有守住秘密,却守住了诺言<br>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中将:当了个小兵,却解决了许多大问题<br>昆明军区司令员秦基伟:一份鉴定一首诗,一个月受益一辈子<br><br>第四章 受“彭德怀问题”牵连的开国四将<br>被拉上山的万毅未脱厄运<br>扩大再扩大的军委会议<br>直言的钟伟被当场带离<br>堂堂上将被整得痛哭流涕<br>毛泽东给邓华定了性<br>给洪学智和万毅罗列罪名<br>洪学智:从上将降到厅长<br>邓华:申诉报告还是不寄为好<br>邓、彭同处一城难谋面<br>谁也逃不过的“文革”关<br>毛泽东问起洪学智在哪里<br>万毅和洪学智同回总后勤部<br>给邓华彻底平反的通知来晚了<br><br>第五章 418潜艇海底失事之谜<br>潜艇上浮时正好撞在大舰底下<br>轮机长竟然奇迹般地生还<br>海难惊动了全军上下<br><br>第六章 十元帅不同心境回故里<br>言之情;他们甚至怕回家乡……<br>想到故乡,元帅对母亲总是充满着深深的怀念与歉疚<br>母校仍是他们最惦念的地方<br>在父老乡亲面前,他们说真话也希望听到真话<br>告别家乡,也告别了一段旧时婚姻<br>叶落归根,元帅们对于“根”的概念早已大大扩展了<br><br>第七章 “祸从口出”的戎马书生<br>被捕:腿被老虎凳压残,缓过气来仍高谈阔论<br>被扣:舌战感动老绅士五十从军<br>被害:得罪江青、张春桥,预感来日无多<br><br>第八章 京西宾馆见证的将帅之痛<br>许世友坐在大厅中间,一堆热水瓶摆在楼梯口<br>毛泽东称“大闹京西宾馆”是件大事,但没有十分了不起<br>怕再冲击宋任穷等人,周恩来指示立即修围墙<br>军史上绝无仅有:开国中将当众打开国上将耳光<br>军区司令员擦擦军区政委满头虚汗,不禁鼻子一酸……<br><br>第九章 军事学院衍变中三对上将主官的“文革”岁月<br>山雨欲来风满楼:毕业学员邱会作向上打小报告<br>军事学院“按兵不动”,王平被说成“彭真一伙”<br>学院局势没有失控,王平张震都觉满意<br>林彪对高院领导说:“宁肯人少一些,也不要坏家伙!”<br>造反派抓张震,一直抓到北京京西宾馆<br>揪来斗去,医院不太平,军委说话也不灵<br>1969:高院的使命结束了,李志民、杨聚奎受难的日子才开始<br>萧克一上任,想到的就是恢复南京军事学院的老传统<br>江青的批示,直指萧克唐亮<br>多事之秋,不明着反对,但也不积极行动<br><br>第十章 刘志坚将军卷进“文革”漩涡<br>江青给刘志坚定性:“这个人在关键时刻靠不住”<br>因为转达了林彪赞扬江青的话,江青对刘志坚的态度大变<br>江青认为又是刘志坚给她闯了大祸<br>陈伯达一口咬定刘志坚是叛徒<br>刘志坚的被营救是一个传奇<br>历史终于对他有了公正评价<br><br>第十一章 两次“十万人大会”寒风中的元帅们<br>军队“四大”闸门一开,来势汹涌<br>陈毅敢讲话,自认为有毛主席撑腰<br>贺龙的心上已经压上一块石头<br>叶剑英讲话时有人递上质问的条子<br>第二次“十万人大会”上,陈毅、叶剑英忍不住又动了气<br>周恩来又一次保护了元帅们<br><br>第十二章 动乱中最早双双被抓的北京军区主官<br>打倒廖汉生之前,廖的妻子首先受牵连<br>林彪的警告,两个一把手的不祥之兆<br>一张预谋的大字报把廖汉生打倒了<br>司令员政委竟相见在批斗场上<br>毛泽东认定:杨勇和廖汉生都是被林彪整下去的<br>第十三章 陶勇夫妇生死奇冤<br>第十四章 受困于“文革”的成都军区一把手<br>第十五章 特别时期毛泽东对许世友的特别关照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