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美国往事:好莱坞镜像与历史记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8033352
  • 作      者:
    王炎著
  • 出 版 社 :
    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美国往事:好莱坞镜像与历史记忆》是一本文化札记,以电影——美国好莱坞的产品对美国文化深层影响为基本框架,描绘了美国大众的集体意识及政治无意识与电影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关注美国大众传媒中的中国形象和学院体制所建构的“中国学”。
展开
作者简介
    王炎,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教授,美国Seton Hall University 客座教授。著作有:《小说的时间性与现代性——欧洲成长教育小说叙事的时间性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出版)、《奥斯威辛之后——有太大屠杀记忆的影响生产》(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出版)
展开
内容介绍
    《美国往事:好莱坞镜像与历史记忆》的主要内容是分析好莱坞的电影作品,但没有采取逐一分析电影文本的方式,而是以问题为切入点,让文化研究与电影解读相互融贯、相映成趣。同时,为了把电影分析与个人经验勾连起来,《美国往事》把不同的主题分析,统统放入作者一次赴美讲学的经历框架内,以期产生文化的“临场感”和形式上的整体观。全书共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西线无战事”,针对好莱坞电影如何演绎20世纪没有硝烟的战场——两大阵营的对立与冷战,以及冷战意识形态在电影中的微妙变化。第二部分在“往日情怀”项下,通过细读不同的影片文本和文化现象,讨论美国公众的文化记忆与身份认同之间的互动关系。对昔日美好时光的集体记忆,对消费文化喧嚣浮躁的无奈。“第三部分称作“异国幻象”,以萨义德的后殖民视角,观察美国大众传播中的中国形象。
展开
精彩书摘
    上编:西线无战事<br>    世贸大厦之后<br>    回眸“九·一一”<br>    “大陆航空”(Continental Airlines)的班机开始俯冲,徐徐降落到纽瓦克机场。我从机窗俯瞰曼哈顿,纽约壮观的“天际线”逐渐清晰起来。远远看去,下城以世贸中心为轴心的鳞次栉比的建筑群,因双子塔不复存在而让这道空中风景线残缺不全,使“帝国之州”(纽约州的别名为Empire State)的心脏霸气大伤。为了赶在秋季学期开学前,办理讲学所需的人事手续,我提前一周飞来新泽西。八月底的北京还很热,我只穿着T恤和短裤在机场提取行李,却发现这里的人已穿上风衣、戴上帽子,自己倒像是从夏威夷回来的度假客。一出机场我就领教了美国东部的冷夏,这里仿佛已进深秋了。 <br>    刚讲了一周的课,我意识到一个历史性的日子就要来临:今年的九月十一日是“九·一一”五周年,人们默默地准备着纪念活动。公共媒体、大学校园、社区图书馆纷纷公布了活动日程,当然最引人目的还是世贸双子塔遗址上的悼念仪式。那天早上八点钟,曼哈顿下城已经聚满了遇难者家属和前来凭吊的人,其中二百名家属用几个小时大声诵读近三千名死者的名字。在这个冗长的过程中,人们默哀了四次,分别在第一架飞机撞入世贸大厦的八点四十分,第二架飞机撞入的九点零三分,世贸南楼倒塌时的九点五十九分,和北楼倒塌时的十点二十九分;场面肃穆哀切。因当天下午有课,我只好在前往大学的九十五号州际公路上,从车载收音机里收听着悼念活动的转播。
    ……
展开
目录
    代序戴锦华<br>    自序<br>    上编:西线无战事<br>    世贸大厦之后<br>    电影中的冷战<br>    满洲候选人<br>    别了,麦卡锡<br>    无疆帝国<br>    <br>    中编:往日情怀<br>    沉睡谷传奇<br>    女巫轶事<br>    电影的黑色调<br>    好莱坞史诗时代<br>    悲剧的死亡<br>    <br>    下编:异国幻象<br>    西洋镜下寻南京<br>    后殖民悲情城市<br>    远近视差观亚洲<br>    想象的“东方”<br>    哈林区的香格里拉<br>    附录<br>    附录一:对话:美国亚洲研究王炎、张隆溪<br>    附录二:美国公众眼中的中国<br>    结语:大同世界的乡愁失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