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生命之轮:生与死的回忆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29066833
  • 作      者:
    (美)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著
  • 出 版 社 :
    重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直面生死,即获自由——生死学大师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的终*告白
  《生命之轮:生与死的回忆录》是一部令千万人思考“生死大功课”的传奇作品,在欧美畅销多年。身为精神科医生的作者投入到生死学研究四十年,帮助濒死病人和他们的家人渡过生死过渡的艰难时期。她的“生死研究课”堂堂听众爆满,学生们自愿挤满教室。她将临终病人请入医学院的课堂、将自己与他们面对死亡的体验告诉所有的学生和读者。她的“生死课堂”探究的是如何面对生死及其过渡,告诉众人“如何怀有悲悯的心对待生死大事”,以及“如何呵护好生,才能呵护好死” 。
  在《生命之轮:生与死的回忆录》中,我们能够跟随作者体悟到她一生*重要的生死观:一个人如何死,取决于他如何生;死亡并不真正存在,生命唯一的意义在于爱。

展开
作者简介

  【美】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20世纪全球百大思想家之一。
  她是从瑞士山村走向世界的国际生死学大师,她很早从事临终关怀事业,协助濒死病人和亲属安详面对死亡。
  她颠覆了世界对死亡和生命的看法,清晰界定临终的五个阶段——否定、愤怒、讨价还价、沮丧、接受,帮助人们学会接受死亡;
  她在自己临终最后的著作《生命之轮》中告诉我们生命的最终秘密:“死亡并不真正存在,人生很难的功课是学会无私地去爱。”

展开
内容介绍

  《生命之轮:生与死的回忆录》的作者伊丽莎白·库勒斯-罗斯是一个颠覆了世界对死亡和濒临死亡看法的女人。
  继出版了颠覆性的经典著作《论死亡与濒亡》后,在数年照顾患儿、艾滋病人以及老年患者的过程中,她还撰写了许多其他著作,让数百万人在面对死亡或所爱之人死亡时得以心生安慰和理解。如今这位全球著名的医者已经通过了自己的生死过渡,留下这部“临终告白”——《生命之轮》。她在即将面临自己的死亡时,讲述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她已经教会了世人如何才能安宁地死去,如今又给我们上了一堂课,教我们如何才能活得好。她的故事是一次心灵的冒险之旅——充满力量、备受争议却又鼓舞人心。这是一个强有力的生命为后人留下的*好的财富。

展开
精彩书评

  一部关于探索、信念、奉献等理念的启示录。这本书记载了一个生命充满激情、悲悯富足的一生。
  ——理查德·霍夫曼(Richard Hoffman)《新纪元期刊》(New Age Journal)


  (以下是台版的评论,台版书名译为《天使走过人间》)
  多年来我从事“临终关怀”倡导,在医院艾滋病房做义工,每每面对“死亡”时,仍不免经验强大的悲恸挫折,和对生命不解的困惑。读库伯勒-罗斯的回忆录,我再度充满了那*初的热情,找回了继续下去的力量。正如库伯勒-罗斯医师所言,“死亡”给人生*大的启示,是提醒我们:珍惜“生命”当下的美好,其中*重要的莫过于“爱”。
  ──台湾大好工作室负责人 王念慈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每每掩卷,被库伯勒-罗斯医师无私的奉献、无法摧折的生命力与持续散发的光与热所撼动,无法自己。《生命之轮》提醒了我们思考死亡之必要,因为那是关怀与爱的力量来源。
  ──台湾作家、医师 侯文咏


  这是一个爱的故事。无私的爱刻划了无尽的爱。一个生下来只有两磅重的奇女子,从小背负了拯救世人的使命感。一个因为史怀哲而矢志当医生的大女人,一生为了奉献的信念,不畏艰困走过千山万水。一个研究生死学的大师,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像神迹显现般启示现世。如同她在传奇的经历中不断自问而凡夫俗子也都该静心思考:终其一生,我们到底有没有学会人生*重要的一堂课──为这个世界贡献永恒的爱?
  ──奥美整合营销传播集团中国区首席执行长 庄淑芬

展开
精彩书摘

  蝴蝶
  Butterflies
  我谈到了爱和悲悯,但在拜访世界上最惨无人道的暴行发生地时,却学到了有关生命意义的最深刻的一课。
  在离开波兰前,我参加了我们亲手建造的校舍的落成典礼,然后就动身去了马伊达内克——希特勒最骇人听闻的死亡工厂之一。内心深处一直有什么东西在驱使我,非要亲眼看一看这些集中营不可。就好像亲眼所见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它们一样。
  对于马伊达内克的恶名我早有耳闻,我的波兰朋友正是在那里失去了她的丈夫,以及十三个孩子中的十二个。没错,我对它十分了解。
  但真正动身去那里又是另外一回事。
  这座规模宏大的集中营的大门,已被砸得粉碎,但证明它那骇人听闻的过去(超过三十万人在这里惨遭杀害)的证据仍然保存了下来,并面向世人展示。我看到了带刺的铁丝网、守卫塔,还有一排排的营房——男人、女人、儿童,一家老少就是在这里度过了他们生命中最后的几天或是几小时。我还看到了一些火车车厢,把头伸进去一看,不由得不寒而栗——有些车厢里装着女人的头发,德国人本打算把它们运回德国做成棉服。其他车厢里还装着眼镜、珠宝、结婚戒指和具有纪念意义的小东西,最后的一节车厢里塞满了儿童服装、婴儿鞋和玩具。
  从车厢里爬下来,我不由得打起了冷战。人怎么会那么残酷?
  毒气室里传出来的恶臭气味,弥漫在空气之中,那种挥之不去的死亡的气味,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但是为什么?
  又怎么可能发生呢?
  这对我来说简直是无法想象的。我惊愕地绕着营地边走边问自己:“人类怎么能这样对待同胞呢?”走进营房,“这些人,尤其是母亲和孩子,在死期临近的时候,是怎么熬过这最后的几天乃至几周的?”我在营房里看到光秃秃的木板床整整堆了五层楼高,人们在墙上刻下自己的名字、姓名的首字母缩写和涂鸦。他们是用什么完成的呢?石块?他们的指甲?我凑近看了看,发现有一个图案一再出现——蝴蝶。
  触目所及,蝴蝶无处不在,有一些画得很粗糙,有一些则相当精致。我根本没想到会在马伊达内克、布痕瓦尔德和达豪 这种可怕的地方看到蝴蝶,但营房里面却到处都是。甚至每一间我去的营房都有。“为什么?”我问自己:“为什么是蝴蝶?”
  很显然它们具有某种特殊的意义,但到底是什么呢?在这之后的二十五年里,我一再问自己这个问题,并痛恨自己一直找不到答案。
  走出营房,感受着马伊达内克在我心灵上造成的巨大震撼。但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来这里正是为我今后一生的工作做准备。那时我只是想弄明白,为什么人类能够做出如此惨绝人寰的暴行,尤其是杀害那些无辜的孩子。
  突然间我的思绪被打断了,我听到一位年轻女人用一种清晰、平静并且肯定的语气在回应我的话。她叫果尔达(Golda)。
  “你也完全有可能做出那种事。”她说道。
  我想要反驳她,却呆在那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如果你是在德国纳粹中长大的话。”她补充道。
  我想要大声抗议:“我才不是!”我是个和平主义者,出生在一个和平的国家,在一个美好的家庭中长大。我从没尝过贫穷、饥饿和遭人歧视的滋味。果尔达通过我的眼睛读懂了我的想法,她回应道:“连你自己都不知道你会做出什么事情。如果你在德国纳粹中长大,你就很容易变成做那种事的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希特勒。”
  我并没有争辩,而是努力想去理解她说的话,正值午餐时间,于是我邀请果尔达和我一起吃我带来的三明治。她美得惊人,看起来和我差不多大。如果是在其他地方遇到她,我们也很可能会成为朋友、同学或是同事。果尔达边吃边告诉我为什么她会这么想。
  果尔达出生在德国,十二岁那年,盖世太保出现在她父亲的公司,并带走了他。从此她再也没见过父亲。战争爆发后,她和其他的家人——包括祖父母在内,都被遣送到了马伊达内克。一天,守卫命令他们进入队列,他们曾看过许多人进了这个队列之后就再也没出来过。她和家人以及其他光着身子的人们一起,被推进了毒气室。他们不停地尖叫、哀求、哭泣、祈祷,但却只有死路一条,毫无尊严,更不可能生还,因为他们被推进了毒气室,死得比屠宰场的牲口还惨。
  当时纳粹打算把果尔达这个漂亮的小姑娘推进去后,就关门放毒气,但神奇的是,好像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那扇门怎么也关不上,因为那里面实在挤了太多人。为了完成每日的任务,纳粹干脆一把把她拉了出来,将她推到了外面。但因为她的名字已经在死亡名单上了,大家都当她已经死了,从此再也没人叫过她的名字。她就这么阴差阳错地捡回了一条命。
  她根本没太多时间哭泣伤心,因为要竭尽全力地想办法活下去。她挣扎着熬过了波兰的严冬——想方设法地搜罗食物、避免患上伤寒这样的疾病,因为哪怕是一场小小的感冒,也会让她无法挖掘沟渠或是清扫积雪,结果就是会被再次送回毒气室。为了保持振作,她想象着集中营获得解放的样子。她觉得上帝让她活下来是为了让她告诉后人,这些亲眼目睹的残酷暴行。
  这个理由一直支撑着她熬过了最严酷的寒冬。如果感到筋疲力尽,她就会闭上眼睛,回想女朋友被集中营的医生当成小白鼠做实验,或被集中营的守卫施暴时发出的惨叫声——通常是两者兼有——然后就告诉自己:“我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将这些人犯下的骇人听闻的罪行告诉全世界。”果尔达怀抱着这份仇恨和决心,苦苦支撑,终于熬到了盟军到达的日子。
  当集中营被解放,营地的大门打开时,果尔达却被潮水一般汹涌的怒气和怨恨攫住了身心,无法脱身。但她不想看到自己用剩下的宝贵人生来发泄仇恨。“那就跟希特勒没什么两样了。”她说道,“如果我用这条捡回来的命去播撒仇恨的种子,那就和他没什么两样。我只不过是另一个散播更多仇恨的受害人。只有让过去的事过去,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和平。”
  她用自己的方式,回答了我在马伊达内克时内心涌现出的所有问题。直到那时我才真正意识到,人类能做出多么残暴的事情。但你只有看到那满车的婴儿鞋,闻到那弥漫在空气中宛如裹尸布一样恶臭的味道时,才能感受到人类究竟能犯下多么不人道的罪行。但如何解释果尔达的做法呢?在见证了如此残酷的罪行后,她的心中为什么没有恨,却只有宽恕和爱?
  她接下来的话回答了这个问题:“如果我能将一个人只想着仇恨和报复的一生,转变成充满爱和同情的一生,我才没有白白捡回这条命。”
  领悟了这番道理,马伊达内克之旅让我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以前的人生完全被颠覆了,我又活了一次。
  我还是想进医学院,不过这次我的人生目标是确保在未来的子子孙孙里,不会出现另一个希特勒。
  当然,我得先回家才行。
  ……

展开
目录

前言 万事皆有因

第一章 “鼠”

垂死的天使
我的小黑兔
信仰、希望和爱
属于我自己的白大褂
我的承诺
使命感
受神庇护的泥土
蝴蝶


第二章 “熊”
回家吃饭
医学院
最好的良药
医学博士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
曼哈顿州立医院
活到自然死亡
我的第一堂课
身为人母
死亡和濒死
全心全意
我的母亲
生命的目的
声名鹊起
生命去哪里
死后


第三章 “野牛”
杰菲
死后的世界
证据
和另一个世界对话
死亡并不存在
我的宇宙意识
归宿
艾滋病
圣水


第四章 “鹰”
奉献
乡村医生
毕业
曼尼的信号
蝴蝶
生命和生活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