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的哲学道路及其当代延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4092700
  • 作      者:
    张亮著
  • 出 版 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张亮,男,1973年生于南京,祖籍江苏睢宁。法学学士(扬州大学,1995年),哲学硕士(南京大学,1998年),哲学博士(南京大学,2001年)。现任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江苏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等职。2006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二等奖),2008年人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任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政治系高级访问研究员(华英学者),2010年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2年人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出版专著3部、编著5部、译著4部,发表论文、评论和译文17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导自选集·张亮集:马克思的哲学道路及其当代延展》是作者遵循平衡和全面的原则,分七个专题,收录了包括硕士学位论文在内的20篇论文,大体完整地再现了我的学术历程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
展开
精彩书摘
  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与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问题并不是一个什么新鲜话题。从1845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起,对该问题的反思、研究就始终没有中绝过。如果我们对150多年以来的研究(反思)史稍稍加以回顾,就会发现这一老问题实际并未被真实地解决掉。一般认为,马克思在1845年所创作的两篇重要著述《提纲》和《形态》,不仅是批判费尔巴哈的,同时也具有自我批判的意味。这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费尔巴哈哲学对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的重要意义。但是,马克思本人并没有对费尔巴哈哲学在自己早期思想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性质及作用方式作一明确的指示。作为这一哲学事件的见证人,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主要基于自身的经历,对青年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的关系作出了一个著名的判断。他认为,在德国近代哲学史上,是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直截了当地使唯物主义重新登上王座”,“这部书的解放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才能想象得到。那时大家都很兴奋:我们一时都成为费尔巴哈派了。马克思曾经怎样热烈地欢迎这种新观点,而这种新观点又是如何强烈地影响了他(尽管还有批判性的保留意见)。这可以从《神圣家族》中看出来。”①恩格斯进而认为,费尔巴哈哲学是“黑格尔哲学和我们观点之间的中间环节”②。继恩格斯之后,俄国的普列汉诺夫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来源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普列汉诺夫认为,作为一个完整的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是自德谟克利特以来2000多年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和现代形态,费尔巴哈是其直接的理论前提。马克思正是克服了费尔巴哈哲学的内在缺陷,方才使得唯物主义哲学“被提升为一个完整的、首尾一贯的和彻底的世界观”③。在《哲学笔记》中,列宁通过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详细研究,也认为费尔巴哈构成了德国现代哲学从黑格尔到马克思的中介环节。正是根据恩格斯、普列汉诺夫和列宁的这些论述,在20世纪30年代,前苏联学界就此演绎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形成史上的“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三段论模式。这一模式长期以来为前苏东和中国学界所因袭。
  ……
展开
目录
青年马克思与费尔巴哈
一、青年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哲学关系问题的重新提出
二、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走向“历史的”唯物主义
三、二律悖反在经济学视域中的消解
四、历史唯物主义对二律悖反的科学解答——一个简短的结论

《精神现象学》与马克思主义
一、《精神现象学》的使命和体系:一个再考察
二、马克思和《精神现象学》:一个历史主义的文本学分析
三、以青年马克思为参照系透视《精神现象学》——卢卡奇《青年黑格尔》解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学科史反思
一、传统马克思哲学研究模式的历史形成:一种知识社会学审理
二、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的历史之路
三、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范式生成与转换

法兰克福学派的哲学与政治经济学
一、阿多诺对胡塞尔现象学的马克思主义解读
二、阿多诺的艺术真理论及其与海德格尔的潜在对话
三、格罗斯曼的资本主义危机理论:批判的再考察
四、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与政治经济学

英国马克思主义的战后发展
一、英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的战后形成
二、英国马克思主义在60年代初至80年代初的内部冲突与发展
三、20世纪80年代以后英国马克思主义的分化发展

第一代英国新左派的“文化唯物主义”
一、E.P.汤普森“文化唯物主义”视野中的文化概念
二、汤普森“文化唯物主义”的理论与范式
三、雷蒙·威廉斯“文化唯物主义”视域中的电视

作为模式的西方“马克思学”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理解史上的“模式”?——兼析作为“模式”的西方“马克思学”
二、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学”这个术语?
三、20世纪上半叶西方学者的马克思传记建构:批判的评论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