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易学与哲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3957404
  • 作      者:
    郑万耕著
  • 出 版 社 :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郑万耕,1946年牛,河北安平县人。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国际易学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杂志副主编。主要学术专著有:《太玄校释》《扬雄及其太玄》《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易学源流》,并出版易学古籍整理著作多种;另有合著《易学基础教程》《易学漫步》《周易与现代文化》等;主编有《中国传统哲学新论》《中围哲学教程》《中国哲学概论》等教材。
展开
内容介绍
  《长江学术文献大系·哲学卷·<易学哲学问题研究>丛书:易学与哲学》主要从易学哲学发展之源流,来研究易学哲学的概念、范畴之基本内容,勾勒其逻辑演变的历史进程及发展规律以及其在易学史和中国哲学史上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价值,从而揭示易学思维的丰富内容和基本特征。全书包括四个方面内容,即“易经、易传与易学思维”“汉代易学与哲学”“宋明易学及其哲学”“当代易学哲学研究”;在研究方法上,《长江学术文献大系·哲学卷·<易学哲学问题研究>丛书:易学与哲学》以易学哲学问题为经线,以易学史上的各家各派观点为纬线,重在对历代易学史料的分析,并从中梳理出易学哲学的基本范畴、命题、理论体系,发掘易学哲学中的根本问题,总结其理论思维的经验教训,展示易学哲学的优秀成果,使之在当代社会的文明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展开
精彩书摘
  天地之间,凡是继承这一法则的,便是完善的;凡是具备一阴一阳的,就完成其本性。可是一般人总是看不到阴阳两个方面,或者见仁而不见智,或者见智而不见仁,以自己所见的一面为“道”,而普通的百姓只是于日常生活中运用此道,并不懂得这个道理,这样,君子之道也就少了。而《周易》具备一阴一阳完善的本性,以此告人吉凶,断人之疑,如同天地化育万物一样,其仁德显之于外,功用藏之于内而不自以为有功。因为无心而为,所以不与圣人同忧患。因为有问必答,其功业同天地一样,广大悉备;其德行亦如天地一样,日新不已。故说,“易”就是生而又生,不断变化,此即“生生之谓易”。此“易”既指《周易》,又指变易。所以下文说,乾象征天象,坤象征地势;究极蓍草变化的数目,求得卦象,推知未来之事就是占筮;卦爻有变有通,人因其变通而有所作为即为事;奇偶之数和刚柔爻象,其变化难以推测,此种性质,就称之为“神”。仔细玩味《易传》的这一段论述,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其深刻的哲学思维。
  第一,充分体现了整体思维方式。“一阴一阳之谓道”,是就天地间的一切事物而言,“一阴一阳”是贯穿一切事物包括卦爻象变化的根本规律。就卦爻象说,奇偶二数,刚柔二爻,乾坤两卦,三男三女,六十四卦分为三十二对,都是一阴一阳。所以《说卦》概括为:“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就事物而言,天地、日月、水火、风雷、山泽、寒暑、昼夜。健顺、幽明、进退、屈伸、贵贱、男女、夫妇、父子、君臣、上下、君子小人等等,亦无一不是一阴一阳。而《周易》又是圣人仰观俯察而作,是对天地万物的模拟,此即“易与天地准”,“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系辞传》)。因此,《周易》要求人们从阴阳两个方面观察事物的性质,既要看到阳的一面,又要看到阴的一面,不能有所偏废。这就把自然现象、人类社会以及人的思维,包括《周易》在内紧密地联结为一个整体了。后来,历代易学,如汉易的卦气说,宋明易学中的各种图式,无不阐发此种整体思维方式,从而为天地人的整体和谐作了理论上的论证。
  第二,集中体现了阴阳变易学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一命题的基本含义,指阴阳变易的法则。在《易传》看来,整个世界处在一个永恒的发展变化的过程,而发展变化的根本要义是“生生”“日新”,即其所说“天地之大德日生”(《系辞传》)。“日新”.就是不断更新,日日不同。“生”就是创造;“生生”就是不断有所创造。新的不断代替旧的,新陈代谢,持续不已,这就是“生生”,就是“变易”。
  ……
展开
目录
《周易》说略——代前言
一、《易经》的著作年代和作者
二、《易传》的著作年代和作者
三、《周易》经传的流传和演变
四、《易经》的内容和性质
五、《易传》的内容和性质
六、《周易》对后世的影响和意义
七、阅读《周易》应当注意的问题
八、阅读参考书目

第一编 《易经》《易传》与易学思维
一、楚简《周易》释读六则
二、《周易》释读八则:以楚竹书为参照
三、卦爻符号系统的演变及其意义
四、易学中的元亨利贞说
五、损益两卦何以深受古人青睐
六、《周易》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七、《易传》与《老子》的辩证思维
八、《易传》天人观浅析
九、《易传》价值观念述略
十、“神道设教”说考释
十一、“三陈九卦”章考释
十二、《易传》忧患意识的历史考察
十三、《易传》时观溯源
十四、易学中的太极观
十五、易学中的阴阳五行观
十六、易学中的神化学说
十七、易学中的道器观
十八、易学中的物极则反说
十九、易学中的整体思维方式
二十、阴阳变易说的思维特征
二十一、《周易》中的过程思维
二十二、《序卦》晚于《说卦》的一个例证

第二编 汉代易学与哲学
一、帛书《易传》散论
二、《易传》与西汉道家
三、《史记》与《周易》
四、刘向、刘歆父子的易说
五、试论《太玄》对《易传》辩证思维的发展
六、《汉书》与《周易》
七、《后汉书》与《周易》

第三编 宋明易学及其哲学
一、胡瑗易学管窥
二、横渠易学的天人观
三、宋明易学中的天人之辨
四、程朱理学的体用一源说
五、朱子易学的贡献
六、宋明易学论象与数
七、空山先生的太极观
八、方氏易学的太极观
九、宋明易学的太极动静观
十、论“质测”与“通几”之学的本义
十一、船山易学的天人观
十二、毛奇龄对河图洛书的驳斥
十三、关于《梅花易数》的几个问题
十四、中国哲学是出于道德体验吗

第四编 当代易学哲学研究
一、一部具有民族特色的开创性哲学史专著
二、朱伯崑先生的易学观
三、试论朱伯崑先生易学哲学研究的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