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们时代的人文精神:当代中国价值哲学的建构及其意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3166763
  • 出 版 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李德顺,1945年出生,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人文学院名誉院长、学报主编,社会任职主要有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价值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暨中国价值学会会长等。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体系的改革和发展、价值与价值观念、当代文化。主要研究成果为:《伟大的认识工具》《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新价值论》《选择的自我:一个哲学家眼中的人生》《立言录:李德顺哲学文选》《话语的圈套:李德顺短论杂文选》《邓小平人民主体价值观思想研究》《与改革同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理路之思》《走向民主法治》《道德价值论》(合作)《家园:文化建设论纲》(合作)等;主编作品《价值论译丛》等。部分作品曾获北京市和教育部优秀社科成果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等。1993年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展开
内容介绍
  《当代中国哲学家文库·我们时代的人文精神:当代中国价值哲学的建构及其意义》既凸现了作者关于哲学研究的基本心路历程,反映了作者思想、观点的发展变化,而由于他们的代表性、典型性,也反映了我国的哲学研究及其水平的过去与现在,深刻地体现了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变革与社会现实的发展。文库出版以后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力。
展开
精彩书摘
  3.对话中的融合与拓展
  当代中国价值研究与西方价值哲学之间,虽然使用的概念和回答问题的方式各有不同,但所关注的问题却大体相同,并且在当前面临着相同的困境。笔者认为,当代价值研究的主要困境,是它在日益激化的世界性价值冲突与文化冲突面前,未能给人们及时提供足以形成理性共识的可靠基础。这种不足,主要不是来自人们关注价值问题的动力和热情不足,而是来自价值思维方式的落后。落后的主要表现,是价值研究所使用的传统理论框架本身缺少必要的批判性反思和富有时代感的超越,总体上仍受限于20世纪以前奠定的以实体为中心的理论视野,未能充分进入以关系(实践)思维为特征的新的存在论,和以人的“知情意”全部精神活动为对象的意识论境界,因而难以准确把握“价值”现象的特点和地位,难以真正进入适合于价值对象的思维情境。
  我们的价值研究表明,当代哲学既需要、也实际上正在悄悄发生着一场深刻的思维变革。这里仅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场思维变革的表现:怎样界定和应用“主体、客体”这对范畴?是固守笛卡尔时代所流传下来的实体化的“主客二分”模式,还是依据当代科学和实践的启示,赋予这对范畴以新的、实践的辩证关系性质?
  有些批评者看到中国的价值研究使用了“主体、客体”概念,就以为是沿袭了西方“主客二分”模式。实际上,在西方哲学中被批评的“主客二分”模式,恰恰也是我们所扬弃的。那种“主客二分”的观念,是笛卡尔时代流传下来的实体性思维模式的延续。而我国对主客体概念的界定,则是经过充分讨论后,依据当代科学和实践的启示,赋予了这对范畴以新的辩证关系性质,与之大有不同。实体化的“主客二分”模式,就是简单地把世界切割成两块,并划定“人是主体,自然(物)是客体”,仿佛除了“人与自然(物)”的关系之外,没有其他对象性关系和主客体身份;进而在一定语境中,还人为地给主客体概念附加了某种“主尊客卑”的价值成见。
  ……
展开
目录
上篇  回归生活实践的理性
当代中国价值研究的兴起
1.价值研究在中国兴起的背景
2.初期的理论进入
3.改革实践的声音
中西价值思想的当代交汇
1.价值思维与中国传统哲学
2.对西方价值研究的借鉴与超越
3.对话中的融合与拓展
构建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
1.马克思主义价值研究的基础
2.价值问题与“实践的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尝试,
价值研究的理论地位
1.价值研究的学科定位
2.价值研究的学说定向
价值研究的对象和问题
1.价值和价值关系的特性
2.价值论与历史观
3.人的价值活动规律与社会历史规律
分辨“价值”与“真理”
1.价值范畴与真理范畴
2.价值认知与价值评价
3.真理一元与价值多元
价值观念的本质和特性
1.什么是价值观念
2.价值观念的思想构成
3.价值观念的特性和功能
价值研究与思维方式变革
1.人类思维方式面临着变革
2.走向实践的思维方式
3.马克思的主体性原则及其现实意义
当代中国价值研究的启示
1.语境:超越“拥西”与“反西”情结
2.方法:从实体思维走向关系思维
3.使命:科学论证与价值诉求的统一

中篇  实践中的人文意识
反思“人”的存在与境遇
1.当代科技的追问:人是什么
2.人与环境关系的价值之维
3.实现环境价值的现实思考
关注“人的价值”
1.重新理解人的价值
2.“残疾人的价值”与人道主义
3.人生价值与价值观
人的尊严与幸福
1.怎样理解“满足人的需要”
2.“尊重”是现代文明的精髓
3.“幸福”是人民的权利与责任
新文化观的基础
1.什么是文化
2.科学与文化
3.文化先进性的尺度
文化体制改革中的文化观
1.文化产品的双重价值
2.依据文化规律建设先进文化
3.文化体制改革中的观念冲突
传统文化观批判
1.超越虚化的传统文化观
2.考察传统的方法:循名责实
3.警惕文化沙漠化
冷静思考“国学热”
1.“中西之分”与“国学”定位
2.“国学”:文化资源还是意识形态
3.德治主义并不是一剂治世良方
道德的现状与反思
1.检视道德转型的足迹
2.“滑坡”与“爬坡”之争的背后
3.从“打假”看利益驱动与道德引导
重建道德价值观
1.回归“元”道德问题
2.走出集体与个人的“二律背反”
3.维护公民的道德权利和尊严

下篇  构建新时代的社会文明
中华文明的现代化走向
1.“五四”开启的文明追求
2.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自立
3.和谐文化与文化和谐
当代世界的价值冲突
1.当代价值冲突的焦点和实质
2.关于“普世价值”的批判考察
3.我们怎样对待“普世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
1.价值与真理统一的新社会主义观
2.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与社会主义价值体系
3.围绕宗旨建设社会主义价值体系
邓小平理论:伟大实践的智慧
1.社会主义本质规定:新社会主义观的提出
2.“什么是”与“如何建”统一: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3.“初级阶段”的价值标准:主体的定位与选择
新时期价值观念的变迁
1.改革开放以来的价值观念走向
2.价值观念的“主流”与“边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普世价值”
1.提炼“核心价值”的理论视野
2.面对“普世价值”的主体立场
3.公平正义既是中国也是世界的核心价值
走向民主法治的政治文明
1.邓小平构想的政治文明
2.以民主法治保障公平正义
当代世界的价值冲突
1.当代价值冲突的焦点和实质
2.关于“普世价值”的批判考察
3.我们怎样对待“普世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
1.价值与真理统一的新社会主义观
2.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与社会主义价值体系
3.围绕宗旨建设社会主义价值体系
邓小平理论:伟大实践的智慧
1.社会主义本质规定:新社会主义观的提出
2.“什么是”与“如何建”统一: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3.“初级阶段”的价值标准:主体的定位与选择
新时期价值观念的变迁
1.改革开放以来的价值观念走向
2.价值观念的“主流”与“边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普世价值”
1.提炼“核心价值”的理论视野
2.面对“普世价值”的主体立场
3.公平正义既是中国也是世界的核心价值
走向民主法治的政治文明
1.邓小平构想的政治文明
2.以民主法治保障公平正义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