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国际成立后,其前期活动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无政府主义者进行了激烈的斗争,但对不断滋长的右倾机会主义重视不够,以致改良思潮日益蔓延。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因对时代和无产阶级革命等问题的认识不同,第二国际分裂为三派:以伯恩施坦为代表的右派,即由改良主义派发展而来的修正主义派;以列宁、卢森堡和李卜克内西为代表的左派,即坚决反对修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派;以考茨基为代表的中派,即对修正主义采取调和态度的中间派。右派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逐渐占据上风。
20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之间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战争不断升级,第二国际于1912年11月召开了巴塞尔代表大会,集中讨论反对军国主义和战争危险的问题,一致通过了著名的《巴塞尔宣言》。宣言赞扬了各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斗争,指出工人“为了资本家的利润,为了王朝的野心,为了履行秘密外交协定而互相残杀”是一种罪恶,社会党人的责任是利用上述危机和工人的上述情绪来“唤起人民和加速资本主义的崩溃”等。《巴塞尔宣言》成为国际无产阶级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一面旗帜,为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方向。
(2)第二国际的瓦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导火线,于1914年8月全面爆发。战争对各国社会民主党是一个考验,是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以推进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还是支持本国资产阶级政府参加战争以阻挠无产阶级革命?第二国际由于长期受具有改良倾向的右派控制,在其历史关键时刻,第二国际的27个政党中有24个政党的领导集团在“保卫祖国”的口号下,公然背叛《巴塞尔宣言》,放弃反对军国主义与帝国主义战争的斗争,纷纷与本国政府结成联盟,公开支持帝国主义战争。
在第二国际中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德国社会民主党首先“倒向自己的总参谋部、自己的政府、自己的资产阶级方面而反对无产阶级了”。1913年8月,德国社会民主党最有权威的领袖倍倍尔·保尔·辛格尔(1844——1911年)逝世以后,党的领导权落入右派菲利蒲·谢德曼(1865——1939年)等机会主义者手中。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