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经典最负盛名的译介专家,梅尔在英译《孙子兵法》时更是对《道德经》推崇备至,对《孙子兵法》中的道家思想,尤其是“道”与“德”给予了足够的强调。在译本目录之后,梅尔引了《道德经》三章中的内容来与《孙子兵法》中所蕴含的相关思想进行比较。另一是《道德经》第六十八章中的“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二是《道德经》第七十三章中的“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三是《道德经》第三十一章全文:“夫佳兵,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惔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②
除在解释术语“奇、正”时两次引用《道德经》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和五十八章(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中的相关思想外③,梅尔在“摘要”(pre-cis)里也提及他这个英译本强调的是《孙子兵法》不同寻常的风格、《孙子兵法》的形成、它蕴含的道家思想方面、它的历史语境、它战术性的预测以及它在全球语境发展中的位置。①
在“导论”的“道家思想的方面”一节中,梅尔对《孙子兵法》中所蕴含的道家思想作了详细的阐释。梅尔首先提到《孙子兵法》两次被学者归属在道家经典中,一是《孙子注解》,另一是《孙子遗说》,并提出既然有学者将其归于道家之经典,那么它与道家之间的密切关系究竟是否真正存在这个问题。梅尔从以下两个方面做了自己的阐释:一是《孙子兵法》代表了道家式的对待战争的态度。这些学者显然都意识到,一个国家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为了保卫自己的生存不得不卷入战争。但在他们眼里,战争是最后的手段,并且应该投入最少的努力、最少的花费、最小的冒险和最少的牺牲。用孙子的战争观来说就是,做个最低限的要求者②。二是《孙子兵法》倡导坚持以“道”作为衡量在战争中取胜的主要标准。《孙子兵法》在开篇第一章“始计”中就告诉人们“道者,令民于上同意”的观点,很令人晾异的是一部军事理论著作居然开篇谈论的是政治观点,但这也正是老子的态度:依靠“道”来统治世界⑧。
梅尔指出了《道德经》书名所示的“道”与“德”中,“德”在《孙子兵法》中的“缺位”。而“德”,却是道家和儒家都着重强调的东西。同样,对儒家予以强调的“礼”,在《孙子兵法》中一次也没有被提及,而它对“礼”的忽略,却同早期那些认为依赖“礼”而养成的虚伪的行为举止和造成在人际交往中的虚假的道家思想家们的观点是一致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