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转化之路:生存论续探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35242
  • 作      者:
    邹诗鹏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邹诗鹏,1966年生,湖北恩施人,哲学博士(吉林大学,1999)。现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教育部首批“新世纪优秀人才”。研究领域: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现代性社会与文化理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出版专著《生存论研究》、《激进政治的兴起》、《实践一生存论》、《全球化与存在论差异》等,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新华文摘》等刊物发表重要论文15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转化之路:生存论续探》的主题关涉有关生存哲学的讨论,但对这一众所周知的名称倒是需要再做一定的界定乃至于正名。生存哲学是关联于哲学人类学的存在论基础,根植于诸多哲学及文化传统并特别关注现代人的存在境遇及其命运的哲学传统。
展开
精彩书摘
  诗意地栖居,意味着对大自然的亲近与关爱。人只能在大地上栖居,大地是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人和大自然是不可分离的,人与自然大地本来就不是什么单纯的主客体关系,自然并不是指某物或某个实体;说某物或某实体,总是与某种占有意识联系在一起的。自然作为“大地”对人而言,意味着某种神圣性的依托关系。人只是大自然的匆匆过客与寄存者,人是有死的存在,生是短暂的,死才是绝对的。因此,大地或大自然,绝不只是一种物质性的存在,它也是一种内在的精神指向,是摆脱物欲纠缠的生存体验形式,是人的生存在信仰上的依托与希望。人实际上常常是通过亲近大自然这样一种质朴的方式摆脱生存的焦虑与恐惧的。海德格尔曾把面向自然而开启存在的方式称为“唤神”,并且,当他敞开一种无神论性质的生存论视阈时,面对一种可能的虚无主义困境,他感叹道:只还有一个上帝能够救渡我们。海德格尔实际上赋予自然以神性。
  亲近大自然,意味着抚摸、沉潜与神交,意味着徜徉、置人与倾听,更意味着领受、澄明与缄默;意味着不再把自然当成“他者”看待;意味着非对象化及物我两忘——把自然内化为自我意识,因而也把自我对象化(不是异化),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可见,“诗意地栖居”本身就意味着能够以一种面对大自然的率真的态度直面人世,坦坦荡荡、超然卓立,真诚地生活。如此一来,现代人所投入的种种充满着劳烦、阻隔、对抗、利欲与心计的现实生活缺乏的就是诗意的人生,这样的人生岂不太累?
  诗意地栖居,这本来是一项古老的智慧,但对于今天的人倒显得分外稀缺。依照生存哲学的想象,精神生活的等级样式源自于精神主体的生存论领悟程度,与其物质生活境况并无必然联系。生存哲学所提供的,正是生存于现时代的人们的一种可以选择的生存样式。从很大程度上说,现代人生活的问题并不在于摆脱了物性,而恰恰在于物化的程度越来越深,与之相应,现代人对自身越来越深的物化状况的认识与应对才变得越来越复杂。生存哲学显然是想力图揭示、描述并且克服这样的复杂性,但遗憾的是它自身的精神气质,无法解决这样的问题。生存哲学洞穿并且显示出了现代性的物化及其复杂状况,与此同时也将自身完全带进了相应的体验,然而却到底难以提供一种超越物化的历史高度。
  ……
展开
目录
自序
导论生存论研究何以可能

第一章 生存论存在论的理路
第一节 由存在论而来的生存论
第二节 从认识论化的存在论到生存论的存在论
一 认识论化的存在论
二 去认识论的存在论
第三节 生存论与知识论的界分
第四节 生存哲学的意义与价值
第五节 开放马克思的生存论思想

第二章 生活世界理论:意义及其边界
第一节 现代性与生活世界问题
一 物化、理性化与启蒙辩证法
二 现代性的三重境遇
第二节 生活世界之理论探索
一 现象学传统中的生活世界理论
二 激进传统中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
第三节 生活世界及其理论之限度
一 生活世界概念界分
二 先验的生活世界及其限度
三 生活世界话语化现象及其批判

第三章 马克思实践概念再探
第一节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总体性
第二节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现代性质
一 西方伦理性的实践哲学传统
二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唯物主义或无神论立场
三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现代性批判意义
第三节 作为对象性活动的实践概念

第四章 实践哲学的生存论基础再探
第一节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本体论探索
第二节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生存论定向
第三节 何谓马克思“高级的哲学直观
第四节 “哲学的终结”与实践的使命

第五章 身体、空间与生存
第一节 身体转向与生存
一 压制身体的哲学与文化传统
二 马克思的身体思想及其意义
三 身体的限度
第二节 空间转向与生存
一 形形色色的空间
二 马克思与海德格尔:时间性的空间观
三 空间化的生存

第六章 生存论论域下的哲学与文化对话
第一节 生存论与中西哲学及文化对话
一 基于人类性与文化多样性的生存论
二 现代哲学转变与生存论汇通
三当代中国生存论研究的马克思哲学资源
第二节 中西文化传统的存在论差异与沟通
中西传统不同的存在论结构
……
第七章 中国道路的生存论阐释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