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717702
  • 作      者:
    孙强著
  • 出 版 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孙强,1981年生,山东淄博人,201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近年来,主持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一项,厅局级课题一项,参与部级课题四项,在《学术界》、《理论探索》、《思想理论教育》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一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现任教于山东警察学院法律部。
展开
内容介绍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研究》是在我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完成的,同时也是我所承担的2012年度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书稿得以完成,首先要感谢恩师周向军教授,2008年我考入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从周老师攻读博士学位,而之前我所学为法律专业,本专业基础相对薄弱,周老师给予了我很大的鼓励与支持,一直督促、关心论文的写作。从论文选题、中期写作到最后答辩,导师都给予了悉心的指导,同时也是在周老师鼓励下,我又成功申报了教育部项目,点滴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导师的帮助。从周老师身上总能体会到他厚重、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开阔的学术视野,体现出一名学者的人格魅力和学术品德,为我今后的治学、做人指明了方向。对于周老师的关心和帮助是无法用一句简单的感谢来表达的,只能以更为加倍的努力,取得更大的进步来回报恩师。
展开
精彩书摘
  三、基点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的基点在于始终坚持将生存权、发展权列为首要人权。人权从产生至今,已经经历了三代的发展。第一代人权是由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最先提出的,主要指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这主要与资产阶级革命相联系,保证公民免受国家的侵害。第二代人权是随着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由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提出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揭露和批判,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权利决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的文化的发展”②。人权的产生、实现和发展都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条件之上,人们要想实现实质的平等,只有政治权利是不够的,对广大劳动人民来说,必须享有经济、社会、文化权利,这是基础性的、首要的人权。第三代人权是随着20世纪四五十年代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第三世界国家为了维护民族独立,实现独立自主发展,提出了民族自决权和发展权为核心的第三代人权。三代人权反映了人权观的不断丰富、发展,他们并非互相取代关系,只是强调的侧重点不同。一般来讲发达国家只强调第一代人权,而发展中国家则强调第二、三代人权,反对把第一代人权只当做唯一的人权。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权问题的基本观点,即把现实的人的生存、发展作为自己的立场和理论研究的根本出发点,结合发展中国家所提出的第三代人权的基本认识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的事实,始终坚持把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作为我国人权建设的基点。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提出了人权实现的根本途径在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大力发展经济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表现,也是实现社会主义人权保障的根本,坚持社会主义首先就是要保障人民的生存发展权。“发展才是硬道理”,“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①只有消灭了贫穷,才能实现人民生存权,只有坚持发展权,才能消灭贫穷。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更是明确提出了生存权、发展权是首要人权的观点,他指出:“今天,我国人民享受的人权保障,是过去从来没有的。中国是一个有十二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这个国情决定了在中国生存权、发展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②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了科学发展的人权观,首要的一条就是要大力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生存、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为此提出了“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大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农村、城镇居民生存、发展的水平,提高少数民族的发展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全体成员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确保了生存权、发展权的实际享有。
    ……
展开
目录
序言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研究主题
四、研究述评
五、研究方法
六、创新之处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的界定
一、“人权”及其与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
二、“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界定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四、“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发生的必然性
一、时代背景与实践条件
二、理论来源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的发展轨迹
一、在探索中寻求突破的阶段
二、步人正轨阶段
三、科学发展新阶段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理论形态、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基本特征
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五章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的逻辑范式
一、原则
二、主题
三、基点
四、主体
五、指向
六、理论总结

第六章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的基本特征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为理论指引
二、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不断实现对人权的全面保障
三、坚持对西方主流人权理论的全面分析研判
四、将政治家与理论工作者的研究相结合

第七章 推进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的进一步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分析
二、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的进一步发展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