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34719
  • 作      者:
    黄瑞祺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黄瑞祺,现任台湾中研院欧美研究所研究员,大学本科和硕士都在台湾大学社会学系读,博士在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读(导师是安东尼·吉登斯教授)。至今发表论文一百多篇,著作及主编的专书三十几本,曾任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北大学、台北教育大学、东海大学、东吴大学等校的兼任教授,曾赴欧美十数所大学访学、研究,也曾于中国大陆十多所高校办过讲座。研究涉及:社会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国外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说、社会科学方法论、知识社会学等领域。
展开
内容介绍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列学术丛书: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集》的背景和旨趣是对于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进行反思及批判,试图摆脱实证主义的阴影,走出另类的方法论的途径,所以此书的副标题应该是“迈向后实证主义和后经验主义”。安东尼·吉登斯曾说:“实证主义者要等待他们的牛顿和爱因斯坦,不过恐怕他们等错车站了。”然而适合这个时代高度的方法论并非一味反对实证主义的,而必然是辩证地综合的,诚如理查德·伯恩斯坦说的,“一套恰当的社会政治理论必须是经验性的、解释性的,以及批判性的”。
展开
精彩书摘
  方法的分际和关联。他把研究方法(过程)和表述方法①(过程)区别开来:研究方法(过程)主要是搜集、分析材料,对研究对象进行理解;表述方法(过程)则是将研究成果恰当地铺陈出来。他认为“在形式上,表述方法必须与研究方法不同。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表述出来”(《马恩全集》23:23)。最后呈现出来的表述结构或成果不能当作是“一个先验的结构”(同上引:24),而是以研究方法及过程为基础的一个结果,而研究方法及过程又是从实际出发,所以归根结底表述结构也是立基于实际的。研究方法从过程来看是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复杂到简单,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表述方法则是根据研究的结果。把它所认识的对象。从理论上表述出来,因而和研究的过程正好相反,它是从本质到现象。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宋涛,1988:648)。上述这些过程在这里只是集中提一下,下文将会分别加以解释。
  (八)以真实具体的现象为前提
  马克思的方法(更确切地说,研究方法)的前提乃真实具体的现象。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他提到他的方法有些“真实的前提”,即“一些真实的个人”,“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马恩全集》3:23)。而且这个真实具体的对象乃独立于研究者,“实在主体仍然是在头脑之外保持着它的独立性;只要这个头脑还仅仅是思辨地、理论地活动着。因此,就是在理论方法上,主体,即社会,也必须始终作为前提浮现在表象面前。”[《马恩全集》46(上):39]
  马克思在他的一篇遗稿《评阿瓦格纳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里,也强调他的研究对象既不是“价值”,也不是“交换价值”。
  ……
展开
目录

自序
引言
一 20世纪60年代欧美的社会政治骚动——“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二 欧美的后实证主义、后经验主义的系谱
结语

第一章 社会科学方法论导论
前言
一 社会科学与哲学:方法、方法论、科学哲学、认识论和本体论
二 科学因果观
三 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实证主义的问题
四 社会科学知识和常识
五 社会科学和价值判断——价值中立的问题
六 社会科学和客观性
七 社会科学和历史学
结语

第二章 马克思的方法论
引言
一 黑格尔辩证法思想
二 方法及方法论释义
三 马克思的研究对象
四 马克思的方法及方法论
结语

第三章 理性选择论、博弈论和马克思主义——试论从奥尔森到艾尔斯特的理论转折及其含义
引言
一 结构论和行动论
二 理性选择论和博弈论
三 囚犯困境和搭便车——奥尔森的集体行动逻辑
四 奥尔森对于马克思的一个评论
五 艾尔斯特对马克思主义的诠释及发展
讨论及结语

第四章 自反性与社会批判理论
一 自反性的意义与人的行动
二 社会学、社会生活和自反性
三 现代性、社会学和自反性
四 社会学与自反性
五 主客二元对立和客观性
六 霍桑实验和霍桑效应
七 伊底帕斯效应
八 自我实现预言和自杀预言
九 民意调查和自反性
十 社会批判理论的启示
讨论和结语

第五章 福柯论“主体性与真理”
一 美学化的伦理学
二 哲学与精神性
三 哲学生活
四 主体与真理
五 论真理
六 说真话
七 认知性知识和精神性知识
八 关注自身
九 自我技艺
十 论写作及自我书写:自我技艺的一个例子
讨论和结语
附录一《社会政治理论的重构》中译本作者序
附录二《社会政治理论的重构》译后记
附录三《人文社会科学的逻辑》主编序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