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独创性与艺术表达<br> 无价之宝<br> 莱昂纳尔多·达·芬奇(Leorlard da Vinci)的《蒙娜·丽莎》(Mona Lisa,1503—1506)被安放在卢浮宫内,由于塑胶玻璃的遮挡,与观者所站位置隔了相当一段距离。参观条件糟糕透顶不说,那些为目睹世界最著名画作而簇拥围观的人群通常会使状况更为雪上加霜。他们大多都领略过此画无以计数的复制品,但原作的吸引力并没有因此而削弱,反而愈加强烈。这究竟是何原因呢?为什么我们认定原作如此珍贵?从艺术市场上为购买原作而不惜巨资,到有些人为观看一场特别的展览而不惧道远,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人们对原作的珍视程度。如果我们看到的是一幅与原作品质相当的仿作的话,就真的会一无所获吗?为什么我们断定伪作与仿作在艺术价值上与原作无法比拟呢? <br> 人们通常认为,艺术品的价值取决于它能给予我们多少体验。作品能给人以愉悦感吗?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洞察力或提高理解力吗?我们怎样才能区分哪些作品的价值与体验密切相关,哪些不是呢?与此同样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重体验的观点与重原作的观点是相互抵触的。一幅伪作或仿作带给我们的体验或许可以与原作无异,既然如此,为什么还为作品的真假与否担忧呢?从现当代的观念艺术到立体主义的新方法,这种重体验的观点也同样会与观赏某类艺术的方式产生张力。<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