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期(前11世纪~前771年),人工养蚕在黄河流域已很普遍。在考古发现中,商周到春秋时期的毛织品多出自新疆地区。位于哈密五堡的古墓群分布面积达500平方米,年代测定距今约3200年。且末的扎滚鲁克古墓群面积达2.5 平方公里,出土的大量毛织物,保存完好、种类繁多。<br> 从目前出土的织品推断,最晚到春秋战国时期,缫车、纺车、脚踏斜织机等手工机器和腰机挑花以及多综提花等织花方法均已出现。丝、麻脱胶,精练,矿物、植物染料染色等已有文字记载。染色方法有涂染、揉染、浸染、媒染等。人们已掌握了使用不同媒染剂,用同一染料染出不同色彩的技术。色谱齐全,还用五色雉的羽毛作为染色的色泽标样。布、葛、帛从周代起已规定标准幅宽2.2 尺,合今0.5 米,匹长4丈,合今9米。每匹可裁制一件上衣与下裳相连的当时最为流行的服装“深衣”。并且规定,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不得出售。这也许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纺织标准吧。<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