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月亮看见了:中英双语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8548785
  • 作      者:
    (丹)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著
  • 出 版 社 :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月亮看见了》是一部被淹没在“童话大师”光辉中的光辉之作。多少年来,它只被当作一篇不太“地道”的童话被我们偶尔翻阅。当我们唱着《一样的月光》、《当时的月亮》,谁都不曾想到,在这样一篇短短三万余字的文章里,月光失去了被人们共同赋予的浪漫色彩,成为一位悲天悯人的存在于“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之间的观照者。我不知道为什么文章正好是三十三夜,就像不知道为什么同样是高高悬挂的月亮,却会放射出如此迥异的光芒,照亮世界的各个城市与角落。在月亮一夜一夜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了繁华巴黎的卢浮宫里那位苍老坚强的妇人,看到了河边为爱人深夜祈祷的女子,看到了乡村小镇里农家小孩的天真烂漫和简易剧院里上演的“官高一等”的丑陋行径,看到了城市角落里的落魄妓女和荒原山丘上的饮酒诗人,也看到了迁徙途中的逃难农民和那个绝望失恋的小丑演员。
展开
作者简介
    作者:(丹麦)安徒生  译者:宋城双  插图者:王怡<br>    <br>    安徒生(Anderson,1805—1875)丹麦作家,童话大师。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的贫民区,受过大学教育。父亲是个穷鞋匠,曾志愿服役,抗击拿破仑·波拿巴的侵略,退伍后于1816年病故。当洗衣工的母亲不久即改嫁。安徒生从小就为贫困所折磨,先后在几家店铺里做学徒,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少年时代即对舞台发生兴趣,幻想当一名歌唱家、演员或剧作家。181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剧院当了一名小配角。后因嗓子失润被解雇。从此开始学习写作,但写的剧本完全不适宜于演出,没有为剧院所采用。1822年得到剧院导演约纳斯·科林的资助,就读于斯莱厄尔瑟的一所文法学校。这一年他写了书,有些故事表现了善和美必胜的乐观信念,有些则非常悲观,结局极为不幸,他的故事之所以有着强烈吸引力,部分原因是他们同情不幸者和流浪者。他还写过戏剧、小说、诗歌、游记和几本自传。
展开
内容介绍
    《月亮看见了》是由安徒生的33则唯美故事配上他的绘画作品组成。1827年,安徒生回到哥本哈根,他在城北一条小巷里租了一间小阁楼栖身,阁楼的墙上有一扇窗子,在寂静和寂寞的夜晚,月光从那里射进来,他浮想联翩,编织出后世传唱的诗篇。<br>    安徒生在《没有画的画册》里,用文字和语言放飞了他的幻想,把我们带到了世界的许多角落,分享他的喜悦和悲伤。这是一本写给成人的“人生童话”,是他用文字的笔作出的画。<br>    这里包括33篇小品文,其中有20篇是在1840年以一个小册子的形式出版的,1855年又加进了13篇,合成一个更大的集子出了新版本。所以这些作品是安徒生在15年间陆续写成的。在这期间他旅行了许多国家,也看到一些不同的生活和不同的人生——当然也有了对人生不同的体会和感受。这些体会和感受,作者用极简洁的笔触,极为深刻地表现了出来。实质上它们每一起都是优美的诗——一种用童话的形式所写的诗。<br>    诗只能由读者自己去体会,任何解释都是多余的。
展开
精彩书评
    博尔赫斯:《月亮看见了》饱含一位伟大的作家,对人类生活的终极关怀与思索。<br>    张爱玲:《月亮看见了》像是旧棺上的一顶华盖,抬衬了一位伟人的一生。<br>    杜拉斯:《月亮看见了》之前,安徒生是个童话大师,《月亮看见了》之后,他还多了一个诗人的头衔。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夜<br>    “昨晚,”我引用了月亮的原话,“我掠过清朗的印度天空,我的脸倒映在平静的恒河水面上,我散发的光芒穿透了那些香蕉树层层叠叠的枝桠,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好像乌龟背上的花纹。一个印度女孩从这浓密的树林里走了出来,她像瞪羚①一样灵巧,像夏娃②一样美丽,她走路时悄无声息,脚步轻盈,好像是水边凌波的仙子。透过她光洁柔滑的皮肤,我能读到她安静的内心。藤蔓草丛里探出的荆棘划开了她的草鞋,却并没能阻挡住她匆忙的脚步。那些在河边刚刚饮完水的野兽看见她都匆忙地逃开了,因为她手中有一盏明亮的提灯。<br>    ①瞪羚是像羚羊一般小巧的动物,生长在阿拉伯的沙漠地带。动作轻巧柔和,眼睛光彩晶莹。<br>    ②根据古希伯来人的神话,上帝依照自己的形象用土捏出了一个男人,叫做亚当,然后从这人身上取出一根肋骨造出一个女人,叫做夏娃。传说中的夏娃非常美丽。这则传说后来被收入了《旧约全书》。<br>    当她伸展手指想要为灯火遮挡北风的侵袭时,我可以看见灯光映照下她手上干净细微的纹路以及指间泛红的皮肤下血的流淌。<br>    “她走到河边,把提灯轻放到水面上让它顺水而去。灯的火焰不停地跳动着,仿佛下一秒钟就要熄灭。然而它终于还在燃烧。女孩明亮的黑眼睛藏在微微颤动的长睫毛后面,紧张地注视着那盏渐行渐远的灯火,她很清楚,如果在自己的视野所及的范围内,这盏提灯不熄灭的话,那么自己的恋人就依然活着;如果它灭了,那么心爱的人就再也不能回到自己身边。<br>    “灯火越漂越远,可是它还在燃烧着,还在跳动和颤抖。她的心也随之跳动。她跪到在地,默默地祷告着。一条花蛇就睡在她身边的草丛里,她却没有看到。此时此刻,她心里只有梵天和她的爱人。‘他还活着!’她突然幸福地叫了起来,接着,从山的那边也回响起一阵悠长的断断续续的回音:‘他——还——活——着!’”<br>    ③梵天(Brana)印度教中的最高主宰,相当于基督教中的上帝。<br>    第二夜<br>    “昨天,”月亮对我说,“我路过了一个小小的农家院子,院子由四周的房屋围成,中间的空地上有一只母鸡和她十一个孩子。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在它们周围兴奋地来回跑着跳着。老母鸡惊慌地叫起来,它展开双翅去护卫自己的孩子们。这时候,女孩的爸爸走了出来,看到这副场景就责备了小女孩几句。我慢慢地滑开去,没有多想这件平常的小事。<br>    “然而到了今天晚上,就在几分钟前呢,我又朝那个院子张望。看到院子里起先一片宁静,不多会儿,那个女孩跑了出来,她轻轻地走到鸡舍边,拉开门,钻进了母鸡和她十一个孩子的家。结果,那十一只小鸡在里面惊慌失措地尖叫着,四处乱飞,小女孩就跟在它们后面猛追不舍。我透过鸡舍墙上的那个小洞,正好看得清清楚楚。<br>    “这孩子的任性让我非常生气,令人高兴的是她的爸爸及时赶了过来阻止了她。爸爸抓着她的胳膊,凶巴巴地训斥她。小女孩却低下头,蓝色的眼睛里盈满大颗的泪珠。<br>    “‘你到这里来干什么?’她爸爸问道。小女孩呜咽着说:‘我想去亲一亲鸡妈妈啊,我想请她原谅我。昨天我把她和她的孩子们吓坏了。可是我不敢告诉爸爸。’听到这些,爸爸的表情缓和下来,他俯身亲了亲这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光洁的额头,而我,忍不住吻了她那对蓝色的眼睛和柔嫩的嘴唇。”<br>    第三夜<br>    “在这附近有一条狭小的巷子,它那么窄小,小到我的光线只能在墙壁上停留一分钟的时间。然而就在这短暂的一分钟里,我所看到的东西已经足够让我洞悉人间的纷扰和纠葛了。我看到了一个女人。十六年前她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就见过她。那时候她在乡下一位老牧师的破旧花园里玩耍,花园旧得不成样子,用玫瑰花编织的篱笆早已经凋谢,萎缩了的花瓣在尘埃中轻轻摇动。那些带刺的枝桠横七竖八地伸展到小路上来,同苹果树纠缠在一起。只有少数几朵玫瑰还在开放,但是已经没有花中皇后的妖娆美丽,它们显得有些颓败,但好在色彩还算鲜艳,并且散发着一阵馥郁的余香。那个小女孩应该算是花园里最迷人的一朵玫瑰了。她坐在小椅子上,背靠着凌乱的篱笆,亲吻着怀中的布娃娃——虽然娃娃那纸板做的脸已经损坏了。<br>    “十年后我再次见到她。她正呆在一间华丽的舞厅里,已经做了一个富商娇媚的新娘。我为她的幸福长叹一口气。那时候的夜晚总是静谧而安宁,我便经常去看望她。没有人留意过我澄净的目光和悄无声息的窥探。然而我这朵娇艳的玫瑰开始凋谢了,正如老牧师花园里那些已经枯萎的玫瑰一样。每天都有生活的悲剧上演,而我今天晚上恰恰看到了这场悲剧最为悲惨的一幕。<br>    “就在那条狭窄的小巷子里,她气息恹恹地躺在床上,生着重病快要死去了。那个冷酷的房东却掀开她的被子,‘起来!’他吼叫着,‘别做出一副讨人厌的死人脸!马上起来穿上衣服,出去弄点钱回来,不然可别怪我不客气,把你赶到大街上去!快起来!’‘我的天啊,死神正在啮咬我的心,’她哀求着,‘发发慈悲,让我多休息一会儿吧。’那个房东不由分说地把她硬拉起来,往她脸上扑了些粉,又插了几朵玫瑰在她头发里,把她强拉到窗前一张椅子上坐下,在她身边点燃一根蜡烛,然后气冲冲地走开了。<br>    “我就这么看着她,她静静地坐在窗边,双手无力地垂在膝上。北风吹得窗户嘎嘎作响。一块玻璃因此跌落在地上摔得粉碎。但她依然静静地端坐,一动不动,好像这外面的一切都与她无关。风很大,窗帘也拂到蜡烛上着火了,火光映照着她苍白的脸,我才看到她已经去世了。我看着这个坐在窗前已经死去的女人,嘴唇微微开合,仿佛在做着最后的告解,想起牧师花园里那些残败的花,那最娇艳的玫瑰就这样凋谢在北风中了。”<br>    第四夜<br>    “昨天我看了一场德国戏剧,”月亮说,“那是在一座偏远的小镇子里,一处牛栏被改造成了剧院。结果每一个牛圈还是原来的格局没变,只是被简单装饰成包厢的样子罢了。所有的木头栏杆都被贴上了彩纸,一座烛台悬挂在低矮的天花板上。为了模仿正规剧院的效果和派头,烛台上面还扣着一只大浴桶,当提词人敲过铃以后,烛台就会升上去了。随后,随着‘叮当’一声铃响,烛台升了上去。人们知道戏就要开演了。这天一位年轻的王子和他漂亮的夫人正好路过这座小镇,也来观看了演出。‘牛栏剧院’里人山人海,只有烛台下面有点空地。但是没有人愿意坐在那里,因为融化的蜡油一直不停地往下滴着。<br>    “这一切都被我看见。屋子里燥热难当,所以墙上所有的通风口都开得很大。男女仆人们站在外面,眼睛贴在通风口上向里面偷看。坐在剧院里面的警察就不时拿起警棍去驱赶这些人。在乐队的旁边,人们看到了华贵显赫的王子夫妇坐在两张古旧的靠背椅上,这两个位置平时是留给市长以及其夫人的。然而今天晚上,他们两位不得不把好座让出来,自己只能和普通市民一样坐在凳子上看演出了。<br>    “‘真是官大一级压死人啊!’有看戏的女人们私下低声议论着。戏院里的气氛因此而变得活跃起来。烛台轻微地晃动着,墙外的观众们又遭了一通责骂。而我呢,我这天上的月亮,自始至终都在观看这场特殊的演出。”<br>    那是在一座偏远的城市里。一处牛栏被改造成了剧院。改造的结果是,每一个牛圈还是原来的格局,只不过都被装点成包厢的样子罢了。<br>    第五夜<br>    “昨天,”月亮说,“我路过繁华的巴黎。我无意中看到了卢浮宫①的陈列室里,有一位穿着简朴的老祖母——看上去是个普通的平民——跟随着管理员走进一间空荡荡的大厅。她执意要到这间陈列室里,决心不可动摇,因此她跟这位管理员费了好一番唇舌。走进陈列室,她交叉着瘦削的手臂,四下打量着,神色严肃,仿佛在教堂里做礼拜。<br>    “‘对,就是这儿,’她说,‘就是这儿!’她盯住了一个方向,一步步向王位走去。那是前度法王的宝座,上面铺着华贵的天鹅绒,还镶着金边。‘就是这儿……’她喃喃道,‘就是这儿……’这时,她虔诚地跪下来,亲吻那紫色②的天鹅绒。我能感觉到她的泪水正缓缓流过那张苍老的脸庞。<br>    ①卢浮宫(Louvre)曾是巴黎一所最大的宫殿,现为法国著名的博物馆之一。<br>    ②在欧洲的封建时代,紫色是皇族的专用色,就像中国古代的黄色。<br>    “‘女士,这并不是原来的天鹅绒呢。’管理员微笑着说。‘可这就是原先的位置,’老祖母说,‘原先这里就是这个样子的!’<br>    “‘这倒是,’管理员说,‘但东西早就不是原来的东西了。原来的窗子被打碎了,原来的门也被砸破了,地板上还留着血渍呢……’<br>    “‘无论你怎么说,可我的孙子就是在这张王位上死去的。’老祖母嘴里悲痛地重复着这句话。可又有谁会在意她说什么呢?<br>    “我想他们没有继续再说什么话了,很快就离开了那间大厅。陈列室里,黄昏最后的一缕光线也消退了,我的微光静静照耀着王位上那张华贵的紫色天鹅绒。说到这里你一定想知道那位老祖母到底是谁吧,那就让我再给你讲一个故事好了。”<br>    “那还是七月革命③的时候,革命眼看就要取得最终的胜利。那时的巴黎,所有的房子都变成了街垒,每一扇窗子背后都是一个狙击手。人们正在猛烈攻打卢浮宫和杜伊勒里宫④,进攻的人群中甚至包括了女人和孩子。最后,他们取得了胜利,攻了进去。其中一个弱小的穷孩子穿着破破烂烂的工装也在进攻的人群中。敌人的刺刀在他身上戳了好几处致命的伤口,他终于倒了下去,而他倒下的地方,恰恰是那座王位所在。于是,战友们把他弱小的身体抬上了王位,用铺在王位上的紫色天鹅绒为他包扎伤口。殷红的血很快浸透了那块只属于王族的紫色绒布。可以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啊,金碧辉煌的大殿里,热血战斗中的人群,一面被扯碎的王族旗帜落在地上,鲜艳的三色旗⑤在刺刀丛中飘扬。而这个曾经代表最高权力所在的法兰西王座上,却躺着一个穷孩子,面颊上泛着苍白的荣光,两眼望着天花板,四肢蜷曲成一团,瘦小的胸膛露在那张绣着银百合花的天鹅绒外面。<br>    ③指1830年法国的七月革命。起因是查理十世颁布命令:修改出版法,限制新闻出版自由;解散新选出的议会;修改选举制度。敕令破坏了1814年《宪章》的精神,人民十分气愤,终于由游行抗议演变为武装冲突。<br>    ④杜伊勒里宫(Tuilleries)是巴黎的一座宫殿,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路易十六曾在这里住过,1792年8月巴黎人民曾冲进这里向路易十六请愿示威。以后的拿破仑一世、路易十八、查理十世都住在这座宫殿里。<br>    “曾经有人在孩子当年的摇篮旁发出过这样的预言‘他将死在法兰西的王位上。’母亲因此心里一度充满了离奇的梦想,以为自己的孩子将是下一个拿破仑。<br>    “我已经亲吻过孩子墓上的烈士花圈。今天晚上,当这位老祖母进入梦乡时,我会亲吻她的额头。这时,她就会梦见——虽然是做梦,你也可以画下——一个穷苦的孩子倒在了法兰西的王座上。”<br>    ⑤法国的国旗,从法国大革命时期开始采用。<br>    ……
展开
目录
第一夜?<br>第二夜??<br>第三夜??<br>第四夜??<br>第五夜??<br>第六夜??<br>第七夜??<br>第八夜??<br>第九夜??<br>第十夜??<br>第十一夜?<br>第十二夜?<br>第十三夜?<br>第十四夜<br>第十五夜?<br>第十六夜<br>第十七夜?<br>第十八夜??<br>第十九夜??<br>第二十夜??<br>第二十一夜?<br>第二十二夜?<br>第二十三夜?<br>第二十四夜?<br>第二十五夜?<br>第二十六夜?<br>第二十七夜?<br>第二十八夜?<br>第二十九夜?<br>第三十夜??<br>第三十一夜<br>第三十二夜?<br>第三十三夜?<br>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