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超声波检查。用B型超声波检查膀胱及前列腺,已成为诊断前列腺增生症的常用方法之一。B超不仅可以观察前列腺的大小、形态,测量其体积和重量,而且对于测定残余尿量也有参考价值。还可根据反射波回声的强弱、有无声影等,鉴别是否合并前列腺癌、前列腺结石等。前列腺B超检查常用方法有经直肠和经腹两种。经直肠超声更为准确。据统计,其横断面超声图像呈半月形或圆形者占94%,对称者占81%;而腺体及包膜反射波杂乱者仅占2%~3%。中度增生腺体多为半月形图像,高度增生图像则为圆形,包膜完整、光滑且有连续性。如腺体内出现低回声,须警惕是否合并有前列腺癌;如有强回声并伴声影,则多有前列腺结石存在。在测定前列腺前后、左右、上下三条径线长度后,可按以下方法计算前列腺体积:前列腺体积=0.52×(三径线之乘积)。<br> ④残余尿量测定。是反映下尿路梗阻程度和膀胱逼尿功能的重要方法,也是确定治疗方法的重要依据之一。前列腺增生症发病早期,尿路梗阻较轻,且逼尿肌功能正常,膀胱腔内无残余尿或残余尿很少。随着梗阻逐步加重,逼尿肌功能减退,残余尿量逐步增加。一般认为如残余尿量超过60ral则提示尿路梗阻严重。因此,定期测定残余尿,对于动态观察下尿路梗阻进展有一定价值。<br> 经腹超声波测量残余尿是常用而简便的方法,病人毫无痛苦,可重复、定期检查。但测量不够精确,尤其在残余尿量较少时,准确性更差。排尿后导尿法测定残余尿最为准确。正常人无残余碌,前列腺增生所致下尿路梗阻时,可达数十毫升至数百毫升。若残余尿量较多,应留置导尿管持续引流,以利于控制尿路感染及改善肾功能。<br> ⑤尿流动力学检查。尿流动力学对了解膀胱排尿功能是一种有意义的检查方法。它不仅反映了下尿路的梗阻程度,也显示了逼尿肌功能。如能配合膀胱测压,了解逼尿肌功能,其中最大尿流率对于帮助诊断有无下尿路梗阻及了解梗阻程度最有价值。在前列腺增生早期,尿流率即开始发生变化,如最大尿流率和平均尿流率降低、排尿时间延长等。检查时的最佳尿量应为250~400ml,少于200ral及多于500ml则影响检查的准确性。最大尿流率随着年龄增长及尿量减少而下降,如最大尿流率少于10ral/s,除考虑逼尿肌功能受损外,还应想到下尿路梗阻。最大尿流率为10~15ml/s则有梗阻可能。如超过15ml/s,一般无梗阻存在。最大尿流率<15ml/s并不能区别梗阻和代偿功能降低,即不能区分出口梗阻和逼尿肌收缩功能损伤情况。为了判断逼尿肌功能及其损伤程度,可同时进行膀胱测压。下尿路梗阻,如逼尿肌持续有无抑制性收缩,最终将会成为高顺应性或低顺应性膀胱。<br> ⑥泌尿系X射线检查。如下尿路梗阻累及肾功能,或直肠指诊发现前列腺增大并不明显时,可行排泄性尿路造影或膀胱造影。除病程较长、梗阻较严重者外,排泄性尿路造影所显示的上尿路形态多无异常。而膀胱则表现为底部抬高、增宽,并可见突入膀胱的前列腺阴影,两侧输尿管间距增大,输尿管下段呈钩形弯曲。腹部平片有时能发现尿路结石。前列腺造影是一种辅助诊断方法。用二硫碘2~4ml注入前列腺包膜内摄片,可精确地观察前列腺的形态及体积、大小,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并可显示临床上不能触及的结节。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