颏下区检查法:病人取坐位,医生于病人对面,一手放于病人枕部,另一手于颏下区触诊,放于病人枕部的手协助病人头部取低头、抬头及转动头部等不同位置检查。
甲状腺检查法:病人端坐,医生于病人背后,拇指放于病人颈后,双手示、中两指分别触诊两侧腺叶。注意其大小、形状、硬度,有无结节及震颤、有无触痛。并结合吞咽试验,了解是否随之上下移动。医生亦可站于病人前面,检查右侧叶时,医生左手放于右叶处,右手拇指将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连同气管推向右侧,直到患者感觉轻度不适为止。此时,右侧腺叶可被左手触及,以同法用右手检查左侧。推动气管时勿用力过大,以免引起病人不适。
颈侧区检查法:医生站于病人前面,一手放于病人枕部,检查颈前三角时协助病人头部转向患侧并向前倾斜,使检查侧处于松弛状态,以便手指能深入到胸锁乳突肌的深面。检查颈后三角时,使头部转向患侧并稍向后倾斜。在颈侧区检查时,有时需知道侧区肿块与胸锁乳突肌的关系。医生站在患者身后,嘱病人用力把颏抵住检查者的手掌,这样可使胸锁乳突肌收缩得很紧,此时,检查者可用另一只手自下而上地检查该肌,特别注意它的前缘。
锁骨上区检查法:医生站于病人后方,用双手示、中指及无名指检查锁骨上窝,或用拇指触诊,其余4指放于肩上。
双合触诊法:有时为判明肿块与口底及深部组织的关系,可用口腔底双合触诊法及舌根部双合触诊法。
(3)了解肿块的活动度及与皮肤和周围组织的粘连情况:一般活动度大者,多为良性肿瘤或炎性淋巴结,反之可能是炎性或癌性浸润性病变。
(4)颈部肿块的听诊:主要检查局部有无血管杂音(颈动脉体瘤)及气过水声(咽食管憩室可于吞咽时听到气过水声)。
(二)辅助检查
1.B型超声与X线检查可以确定肿块是囊性或实性,有无钙化,亦可根据食管和气管的移位情况推测肿块的部位、大小甚至其性质。通过X线检查也可能发现其原发病灶,而有助于诊断。颈部有瘘管者,可通过瘘口(如甲状舌管瘘)行碘剂造影帮助诊断并了解其瘘管情况。
2.穿刺抽吸与活检对囊性肿块或血管瘤及淋巴管瘤,行试探穿刺,穿刺液对诊断有帮助,如抽空后注人造影剂可确定囊肿的部位和大小。实质性肿块通过穿刺吸取瘤组织做细胞学检查,可明确病变性质。具体方法:准备18号针头3根,长度分别为5cm、10cm、15cm;20cm(不漏气有刻度)注射器一副,载玻片数块。先消毒空刺区皮肤,用1%普鲁卡因在穿刺点做皮下浸润,然后用尖刀片将皮层戳破,使针容易刺入,并可避免抽出的组织带有表皮。将针头缓缓穿过表层组织,在另一只手触摸引导下,直到感觉进入肿块为止,固定针尖,将注射器筒芯向后拉,造成真空,并根据肿块大小和位置,将针头在肿块内做几个方向的空刺,要注意防止穿破对侧包膜,而引起肿瘤的扩散。针头刺入肿块内后,将注射器筒芯向后抽,始终保持注射器内负压,瘤组织进入针头内一是靠针头前进时切削的力量,二是负压吸引的力量。若只做抽吸而针头不动,就不能取得更多的组织。当针头还没有完全抽出之前,应将注射器慢慢放松取出,然后将针头拔出。若仍保持负压,会使针内组织吸进注射器内,难以收集标本。针头完全拔出后,将针芯再放入或用注射器推出针头内的组织至载玻片上染色检查。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