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感染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2365530
  • 作      者:
    蒋业贵,毛青主编
  • 出 版 社 :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感染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由第三军医大学感染病研究所一线专家编撰而成,详细阐述了常见感染病和新发感染病的诊断步骤、诊断对策、治疗方案及预防措施。体现了国内外的新理论、新技术,具有规范性、实用性强的特点。可供感染科医师和其他相关科室医师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发热是指病理性的体温升高,是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性反应。由于各种原因使身体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通常认为口温超过37.3℃,肛温超过37.6℃,或一日内体温变动超过1.2℃时,即属于发热。发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病情的发展及变化。正常人体温维持于相对稳定状态,但24小时内可有波动。一般清晨2~6时最低,下午2~8时最高,24小时内体温波动一般不超过1℃。在生理状态下,体温也有轻微的波动,如小儿的代谢率较高,体温可较成年人稍高。老年人代谢率较低,体温可较青壮年人稍低。妇女月经期体温较平日低,而在排卵期与妊娠期则稍偏高。饮食、剧烈运动、突然进入高温环境、情绪激动等,均可使体温稍高。这些体温的暂时性升高,虽无重要临床意义,但在确定为发热之前,必须予以识别。
    发热期限超过2~3周,体温在38.5℃以上,经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常规的实验室检查不能明确诊断者,称之为原因不明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
    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所调控,保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目前生理学上采用调定点学说解释体温调节中枢对体温的调节。人体的发热就是由于调定点受到致热原作用后,对温热敏感性降低的结果。致热原是一类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物质总称。可概括为两大类:①外源性致热原:外源性致热原多为大分子物质,如细菌、细菌毒素、病毒等。大部分外源性致热原不能透过血脑屏障,而是通过宿主细胞产生内源性致热原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②内源性致热原:内源性致热源是宿主细胞内衍生的致热物质,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于扰素等,主要来自大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感染病常见症状和体征
第1章 发热
第2章 皮疹
第3章 昏迷
第4章 黄疸
第5章 腹泻
第6章 肝脾肿大

第二篇 感染病各论
第7章 病毒性疾病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
第二节 其他呼吸道病毒性感染
第三节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第四节 禽流感病毒感染
第五节 流行性腮腺炎
第六节 麻疹
第七节 风疹
第八节 幼儿急疹
第九节 水痘及带状疱疹
第十节 单纯疱疹
第十一节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
第十二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第十三节 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第十四节 腺病毒感染
第十五节 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
第十六节 病毒性肝炎
第十七节 脊髓灰质炎
第十八节 柯萨奇病毒感染
第十九节 埃可病毒感染
第二十节 新型肠道病毒感染
第二十一节 病毒性胃肠炎
第二十二节 人类微小病毒感染
第二十三节 慢性疲劳综合征
第二十四节 甲型脑炎
第二十五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第二十六节 森林脑炎
第二十七节 亨得拉病毒感染
第二十八节 尼帕病毒感染
第二十九节 辛德毕斯病毒病
第三十节 其他病毒性脑炎
第三十一节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
第三十二节 病毒性出血热
第三十三节 肾综合征出血热
第三十四节 汉坦病毒肺综合征
第三十五节 黄热病
第三十六节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
第三十七节 口蹄疫
第三十八节 狂犬病
第三十九节 艾滋病
第四十节 非HIV逆转录病毒感染
第四十一节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第四十二节 手足口病
第四十三节 慢病毒感染
第四十四节 朊毒体病

第8章 细菌性疾病
第一节 猩红热
第二节 其他链球菌感染
第三节 人类猪链球菌感染
第四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第五节 其他化脓性脑膜炎
第六节 肺炎链球菌感染
第七节 白喉
第八节 百日咳
第九节 军团菌病
第十节 葡萄球菌感染
第十一节 伤寒
第十二节 副伤寒
第十三节   鼠伤寒沙门菌感染
第十四节 其他沙门菌感染
第十五节 细菌性痢疾
第十六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
第十七节 耶尔森菌感染
第十八节 弯曲菌肠炎
第十九节 螺旋菌感染
第二十节 亲水气单胞菌感染
第二十一节 类志贺毗邻单胞菌肠炎
第二十二节 难辨梭菌结肠炎
第二十三节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感染
第二十四节 霍乱
第二十五节 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
第二十六节 其他弧菌感染
第二十七节 厌氧菌感染
第二十八节 巴西紫癜热
第二十九节 淋球菌感染
第三十节 破伤风
第三十一节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第三十二节 李斯特菌感染
第三十三节 不动杆菌感染
第三十四节 克雷伯菌感染
第三十五节 肠球菌感染
第三十六节 变形杆菌感染
第三十七节 肠杆菌属感染
第三十八节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
第三十九节 布鲁氏杆菌病
第四十节 兔热病
第四十一节 炭疽
第四十二节 鼻疽
第四十三节 类鼻疽
第四十四节 鼠疫
第四十五节 巴尔通体病
第四十六节 麻风
第四十七节 结核病
第四十八节 非结核性分枝杆菌感染
第四十九节 放线菌病
第五十节 诺卡菌病

第9章 立克次体病
第一节 流行性斑疹伤寒
第二节 地方性斑疹伤寒
第三节 恙虫病
第四节 Q热
……
第10章 衣原体感染
第11章 支原体感染
第12章 螺旋体病
第13章 深部真菌病
第14章 原虫病
第15章 蠕虫病
第16章 与感染病有关的常见综合征

第三篇 感染病常用诊疗方法
第17章 临床常规检查技术
第18章 病原体的分离与证实
第19章 感染病的对症治疗
第20章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第21章 抗病毒药物的合理使用
第22章 抗真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第23章 抗寄生虫药物的合理使用
第24章 免疫调节剂的临床应用
第25章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治
第26章 顽固性腹水的治疗
第27章 人工肝支持系统

第四篇 附录
附录一 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及检疫期
附录二 常用预防接种制剂及其用法
附录三 消毒与隔离
附录四 新发感染病的预防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