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基于医学图像的心脏建模与分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274984
  • 作      者:
    管秋,陈胜勇等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现代医学图像已成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和依据,《基于医学图像的心脏建模与分析》给出了一个基于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的真实、灵活的人体心脏表面模型,用于心脏功能参数的定量计算。同时,《基于医学图像的心脏建模与分析》针对临床上传统参数分析方法的不足,在运动参数计算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基于静态参数和运动参数统计概率模型的判别函数,利用该判别函数能有效地判定心脏运动状态是否正常。《基于医学图像的心脏建模与分析》最后还给出一个基于ASM模型的心脏功能分析的软件实例。<br>    全书结构清晰、合理,范例实用、丰富。对广大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及计算机视觉和图像编程爱好者不失为——本重要的参考书。
展开
精彩书摘
    MRI的优点突出:它安全无创伤,无电离辐射性(放射线)损害,无骨性伪影(artifact),能多方向(横断、冠状、矢状切面等)和多参数成像,容易获得人体组织不同断面(横断、冠状、矢状切面)的图像,高度的软组织分辨能力,还可以在不注射对比剂的情况下显示血管影像[4]。但它对硬的东西敏感,成像效果差,特别是对铁物质,在给病人做检查前,必须确保没有带任何的金属物质,那些做过心脏搭桥手术的病人是肯定不能做MRI检查的,因为MRI强烈的磁场对金属支架吸和,会导致病人大出血,出现生命危险;另外,相对CT、和其他设备来说,时间周期长,对于单独一个病人来说,即使是一个熟练的操作员可能也要花费30min左右。<br>    图像的像素矩阵一般为256×256,空间分辨率为0.5~1mm2,截面厚度在1~10mm。<br>    ……
展开
目录
前言<br>第1章 常用心脏医学成像技术<br>1.1 医学成像技术概述<br>1.2 X射线图像<br>1.3 MRI医学图像<br>1.3.1 MRI原理<br>1.3.2 MRI成像影像因素<br>1.4 CT医学图像<br>1.4.1 CT成像基本原理<br>1.4.2 评价CT图像质量的主要指标<br>1.5 SPECT医学图像<br>1.6 超声医学图像<br>1.7 心血管造影术<br>1.8 常用影像检查方法的比较分析<br>1.9 心脏病变的基本X射线、CT、MRI和DSA表现<br>1.9.1 心脏病变的基本X射线表现<br>1.9.2 心脏大血管病变的基本CT和MRI表现<br>1.9.3 心脏大血管病变的基本DSA改变<br><br>第2章 基于心脏医学图像的模型技术<br>2.1 心脏模型技术概况<br>2.1.1 心脏的物理模型<br>2.1.2 心脏的数字化模型<br>2.2 表面模型技术<br>2.2.1 连续表面模型<br>2.2.2 离散表面模型<br>2.3 可变模型技术<br>2.3.1 泛函与变分<br>2.3.2 基于轮廓(skeleton-based)的可变模型<br>2.3.3 MetaMorphs模型<br>2.3.4 Snake模型及其改进<br>2.3.5 基于模式分析的可变模型<br>2.4 统计模型技术<br>2.4.1 活动形体模型<br>2.4.2 主动外观模型<br>2.5 心脏活动形体模型的构建<br>2.5.1 三维点分布模型(PDM)的构建<br>2.5.2 主动量分析与活动形体模型<br>2.5.3 模型的拟合与匹配<br>2.5.4 统计形体模型的改进<br>2.6 本章小结<br><br>第3章 基于图像局部不变特征的模型初始化和优化,<br>3.1 图像的不变特征<br>3.2 局部不变特征——SIFT特征<br>3.2.1 检测尺度空间极值点<br>3.2.2 精确定位极值点<br>3.2.3 关键点方向指定<br>3.2.4 关键点描述子的生成<br>3.3 全局图像特征<br>3.3.1 图形上下文<br>3.3.2 矩不变量<br>3.4 基于图像局部不变特征的ASM模型初始化<br>3.4.1 改进图形上下文<br>3.4.2 使用归一化图形上下文优化SI盯特征的匹配结果<br>3.4.3 关键点模型的建立<br>3.4.4 关系模型的建立<br>3.4.5分割与拟合<br>3.4.6 实验分析和讨论<br>3.5 基于图像全局不变特征的ASM模型优化<br>3.5.1 矩不变量的选择<br>3.5.2 主动检测策略<br>3.5.3 主动修正策略<br>3.5.4 实验和结果<br>3.6 结沦<br><br>第4章 心脏模型的三维表达与计算<br>4.1 图像数据和模型的预处理<br>4.2 基于B样条的三维表示<br>4.2.1 B样条曲线<br>4.2.2 B样条曲面<br>4.2.3 柱坐标系下的B样条曲面<br>4.3 基于NURBS的三维表示<br>4.3.1 NURBS曲线<br>4.3.2 NURBS曲面<br>4.3.3 柱坐标系下的NURBS曲面<br>4.4 基于NURBS的心脏三维表示<br>4.4.1 心脏模型数据获取<br>4.4.2 基于NURBS曲线的心脏表面拟合<br>4.4.3 基于NURBS曲面的心脏表面拟合<br>4.4.4 不同坐标系的NURBS比较<br>4.5 NURBS形状调整<br>4.5.1 调整控制点<br>4.5.2 调整权因子NURUS齐次坐标表示<br>4.5.3 基于约束化的NURBS形状修改<br>4.5.4 数值实验<br>4.6 基于NURBS曲面积分的心脏容积计算方法<br>4.6.1 NURBS曲线曲面的矩阵表示<br>4.6.2 封闭NURBS曲线面积计算方法<br>4.6.3 NURBS曲面体积计算方法<br>4.6.4 实验与结果分析<br>4.7 本章小结<br><br>第5章 基于模型心脏参数分析<br>5.1 基于图像的分析技术<br>5.1.1 基于图像的分析技术现状<br>5.1.2 基于模型的心脏图像分析过程<br>5.2 基于模型技术心脏功能参数的分析现状<br>5.2.1 整体功能参数分析<br>5.2.2 动态功能分析<br>5.3 基于模型心脏静态参数估算<br>5.3.1 基于模型的左心室静态参数估算<br>5.3.2 静态参数的特性<br>5.4 基于模型心脏运动参数估算<br>5.4.1 心脏点分布模型的三次样条插值<br>5.4.2 心肌运动幅度计算<br>5.4.3 速度及加速度计算<br>5.5 小结<br><br>第6章 基于ASM模型的心室壁力学分析<br>6.1 柔性体力学特性<br>6.1.1 弹性力学基本理论<br>6.1.2 生物柔性材料特点<br>6.1.3 左心室壁弹性特征<br>6.2 心室壁位移场拟合<br>6.2.1 B样条曲面反向运算<br>6.2.2 拟合左心室位移场<br>6.3 心室壁应变计算<br>6.3.1 基于PCA的心室壁纤维方向确定<br>6.3.2 应变计算<br>6.3.3 应变插值<br>6.4 心室壁应力计算<br>6.4.1 弹性模量的估算<br>6.4.2 弹性矩阵的估算<br>6.5 实验与结果分析<br>6.6 应力应变参数分析<br>6.6.1 心功能压力-容积分析<br>6.6.2 应力应变与其他运动参数<br><br>第7章 心脏功能参数的统计分析与应用<br>7.1 运动参数值概率统计<br>7.1.1 统计分析方法的确定<br>7.1.2 线性判别函数设计<br>7.1.3 统计步骤及结果<br>7.2 心肌区域及整个心室统计及表示<br>7.2.1 心肌面统计与显示<br>7.2.2 心室统计及表示<br>7.3 统计结果的应用<br>7.3.1 利用统计结果判别心脏疾病<br>7.3.2 病变区域在二维切片上的标注<br>7.4 小结<br><br>第8章 心脏功能分析系统实例——MIAHF软件<br>8.1 软件功能图<br>8.2 软件简介<br>8.2.1 功能模块<br>8.2.2 应用领域<br>8.2.3 软件性能<br>8.2.4 运行环境<br>8.2.5 软件功能列表<br>8.3 安装与使用说明<br>8.3.1 文件读取<br>8.3.2 结果保存<br>8.3.3 相位选择<br>8.3.4 单相位图像拟合<br>8.3.5 多相位图像拟合<br>8.4 MRI图像分析操作指南<br>8.4.1 单相位分析<br>8.4.2 多相位分析<br>8.5 SPECT图像分析操作指南<br>8.5.1 单相位分析<br>8.5.2 多相位分析<br>8.6 对读取拟合结果进行分析<br>8.6.1 切层数据读取<br>8.6.2 对单个拟合结果进行分析<br>8.6.3 读取多个拟合结果进行分析<br>8.6.4 拟合结果保存<br>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