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心脏机械电反馈与心律失常:从基础到临床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3324312
  • 作      者:
    (美)Peter Kohl, (美)Frederick Sachs, (美)Michael R. Franz主编
  • 出 版 社 :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郭继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医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心律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心电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杂志》副总编,《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副主编,《临床心电学杂志》主编,《中国心血管病杂志》、《临床心血管病杂志》、《心电学杂志》副主编,《HeartRhythm》杂志编委,高教部高等医学院校统编教材《诊断学》副主编。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多次荣获北京市自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医学会奖等奖项。主编、主译30多部专著。<br>    王立群,1996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心内科临床及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工作,研究方向为:晕厥的诊断及治疗、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现任中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电学技术分会青年委员、《临床心电学杂志》编委。主译《疑难心电图快速诊断与分析》,参编、参译多部心律失常及心电学方面的书籍,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2005年获“中国杰出心电学工作者奖”。<br>    程龙献,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医疗系(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医院院长、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湖北省心血管病学会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编委、《临床心血管病杂志》常务编委。曾赴英国牛津大学研修。承担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课题6项,发表论文60余篇,获省部级奖2项,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著3部。
展开
内容介绍
    《心脏机械电反馈与心律失常从基础到临床》着重讨论机械刺激直接或间接对心率及心律的影响。心脏是机械敏感性器官。牵拉心肌组织能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特性的改变,包括基因表达、蛋白质周转、结缔组织性质、电机械耦联、收缩性和电生理特性的变化。 <br>    牵张心肌可产生多种效应,如心率能随静脉回流量的改变而改变;机械牵张可诱发室性早搏和快速性心律失常:心脏的容量和压力超负荷或机械刺激可引起心律失常。
展开
精彩书摘
    尽管张力看似一个简单概念,但细胞表层的非同源性使得张力的概念变得模糊。由于双分子层呈液态,所以它的成分简单且本应有相似的张力而无剪切力。但是,细胞骨架通过加入连接到脂质的能量支撑双分子层,而且在三维空间中支持时间依赖性的静态剪切力(见第5章)。细胞外基质是细胞表层的另一种成分.它似乎对膜结构有一定影响,但其影响程度尚不清楚。另外.胞外的结缔组织对到达细胞表层的张力也有很大的影响。细菌MSC可以被功能性的重建到人造脂质双分子层,因此细胞骨架对细胞的机械敏感性而言并非必需[20]。后文提到的膜张力多指细胞表层的某种平均张力。<br>    在大部分的定量实验中,使用微电极抽吸细胞膜产生流体静力压。张力亦随之产生,这使得细胞膨胀,张力增加。但是研究发现,MSC对张力敏感而对作用于细胞的压力不敏感。根据拉普拉斯定律,均衡曲面(球面的一部分)的张力T=Pr/2,这里P代表跨膜压,r代表曲面的半径。在膜片钳实验中发现,当压力达到25~50mmHg时SAC明显开放(注:弹性膜的张力和压力为非线性关系)。用拉普拉斯定律计算的膜张力忽略了弯曲刚度的影响和细胞骨架的存在。<br>    ……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心脏机械电反馈的机制<br>第1章 心脏牵张激活性离子通道<br>第2章 心脏机械敏感性钾离子通道<br>第3章 心肌细胞容积敏感性离子通道与转运体<br>第4章 电压门控通道的机械敏感性与心脏机械电反馈<br>第5章 细胞膜一细胞骨架与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br>第6章 心肌对牵张刺激的反应:钙离子的作用<br>第7章 牵张对第二信使和即早基因表达的影响<br>第二部分 机械电反馈对心脏细胞电理的影响<br>第8章 窦房结起搏的机械调节<br>第9章 心肌中机械电反馈的短暂调节<br>第10章 心脏成纤维细胞:起源、结构和功能<br>第11章 机械信号对心室缝隙连接重构的影响<br>第三部分 心脏机械电反馈的实验证据<br>第12章 局部牵张对病理性心肌的影响<br>第13章 机械刺激对心肌兴奋和心律失常的触发与易化作用<br>第14章 室壁牵张对心室传导和不应期的影响<br>第15章 非穿透胸壁损伤性室颤(心脏震荡)<br>第16章 机械电反馈与房颤<br>第17章 心房慢性扩张与房颤<br>第18章 牵张预适应与缺血预适应<br>第四部分 正常生理条件下心脏的机械电反馈<br>第19章 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的非神经性介导成分<br>第20章 心电图U波是否为机械电现象<br>第21章 心室复极的负荷依赖性<br>第22章 心脏生理功能中的机械电异质性<br>第23章 心脏功能的机械调节:心包的作用<br>第五部分 作为病理机制的心脏机械电反馈<br>第24章 机械性致心房电学重构<br>第25章 心房颤动与扩张型心肌病<br>第26章 利钠肽与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性猝死<br>第27章 神经激素拮抗物与心力衰竭患者的猝死<br>第28章 心肌肥厚的电机械重构<br>第29章 心脏震荡引起的猝死<br>第30章 容量和压力超负荷的致室性心律失常作用<br>第31章 心力衰竭的死亡:血流动力学原因还是电学原因<br>第32章 左室肥厚、扩张的室壁应力与致心律失常作用<br>第六部分 机械电反馈在治疗中涉及的机制<br>第33章 急性机械刺激的抗心律失常作用<br>第34章 减轻血流动力学负荷终止心律失常<br>第35章 改变前负荷对除颤有效性的机械调整<br>第36章 被动心室遏制:扩张型心肌病治疗的新概念<br>第37章 心脏辅助装置:对重构逆转的作用<br>第38章 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再同步治疗<br>第39章 药物与机械电反馈的相互作用:致心律失常作用、重<br>构和凋亡<br>第七部分 展望<br>第40章 心室应变测量的进展<br>第4l章 正常及梗死心室模型中心肌细胞牵张、压力及功率的分布<br>第42章 牵张通道阻滞剂:一种新型的抗心律失常药物<br>结语 机械电反馈:新方向,新工具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