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西方人“社会性”比较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5108381
  • 作      者:
    阮静著
  • 出 版 社 :
    民族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西方人“社会性”比较研究》,本书从中西方人“社会性”比较的层面,来探究“文化”对于人的“社会性”形成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进而将文化视角延伸到对外汉语教学领域进行研究。
展开
精彩书摘
  一审判决。而这种审判结果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许多游客纷纷跑到海滩椰树下,守株待兔般等着椰子砸下来,夏威夷州政府不得不成立一支专业队去砍椰子。从此,夏威夷的椰树便再也不结果了。①由此可见,在西方社会里,当每个公民都怀着强烈信念的烈焰来锻铸法律的时候,法律就不再是一股异己的绳索,而是变成了他们自己掌握与捍卫生命与权利的保障。
  2.西方的法律与制度鼓励并强化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自觉性与监督意识
  西方的法律和各种社会制度以及相关措施的施行,都在无形之中激发和鼓励着西方人参与社会管理的自觉性和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监督与举报的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重视信用的社会共识。西方社会不但制定了极其严密的法律法规对个体在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进行制约与规范,同时,还规定了公民参与监督的责任与义务。只要有违反法律法规、制度,甚至是公共道德风尚行为的出现,无论是邻居、老师、过路人甚至亲朋好友,都有可能依据法律要求对之进行检举,从而在国家体制之外,又多了一道更为广泛的监督网络。也正凶为如此,西方社会的法律与制度都表现出了强大的约束力,形成了完备的信用机制。
  ……
展开
目录

序言
导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动因及意义
第二节 选题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选题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选题关于“社会性”的定义

第二章 西方人的社会性
第一节 西方人社会性的内涵及其表现
一、西方人社会性在公共道德意识方面的体现
二、西方人社会性在慈善义务精神方面的体现
第二节 西方人社会性形成的原因
一、西方人社会性形成的前提和理论基础
二、法律的规范与引导作用
三、教育的教化作用

第三章 中国人的社会性
第一节 认为中国人缺乏社会性的观点
一、明恩溥:“中国人缺乏公共精神
二、梁漱溟:“中国社会缺乏团体组织
第二节 中国人社会性的内涵与表现

第四章 中国“洋人街”为何受到西方人青睐
第一节 “洋人街
一、阳朔的“洋人街”
二、大理的“洋人街”
第二节 “洋人街”形成的原因
一、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二、自然环境与人居环境的完美结合
三、生态环境保护良好
四、历史人文条件优越
五、社会安定,民风淳朴,包容性强
六、交通便利舒适
七、政策开放,重视旅游经济的开发
八、大环境优越
第三节 “洋人街”的特色
一、自然与人文、传统与现代、东方文化
与西方文化完美融合
二、中国最大的“英语角”
三、跨国婚恋的温床
四、平民化姿态
第四节 “洋人街”平民化特征溯源
一、阳朔、大理地区的平民化民俗及其历史溯源
二、西方人在“洋人街”的平民化生活及其平民观
……
第五章 中西方人社会性比较
第六章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西方人社会性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