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极权制造:莱妮?瑞芬斯塔尔的一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257344
  • 作      者:
    (美)斯蒂文?巴赫(Steven Bach)著
  • 出 版 社 :
    新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当她那个动荡不安的世纪结束的时候,她已成为历史上最年长的,也是最受争议的在职制片人。对于那些谣言她会像久经沙场的女主角一样不予理睬。她一生中用于与记者和质问者争论斗争的时间远多于她实际拍摄电影的时间。对于任何一个暗含挑战的提问——关于电影、人物、政党甚至一个动机——她只是挑衅地反唇相讥:“凭什么说我有罪?”一旦愤怒无法平息人们的质疑,她便诉讼法律。
  凭借一些新披露的可靠资料,同时是传记大家和电影专家的斯蒂文·巴赫写就了这部关于史上最具争议和传奇性的(希特勒的)女导演莱妮的杰出传记,被《纽约时报》评为年度最值得关注的图书。
展开
作者简介
  斯蒂文·巴赫(Steven Bach,1938-2009),曾任联美电影公司(United Artists)副总裁,著名传记作家,生前在哥伦比亚大学和本宁顿学院教授电影研究。他在联美电影公司时曾参与了《愤怒的公牛》、《曼哈顿》、《法国中尉的女人》和《天堂之门》等电影的制作。著有传记《玛琳·黛德丽:人生和传奇》(The Life and Legend of Marlene Dietrich)、《光彩夺目:莫斯·哈特的生涯和时代》(Dazzler:The Life and Times of Moss Hart)等。关于莱妮·瑞芬斯塔尔的这本传记在欧美影响巨大,被《纽约时报》评为2007年最值得关注的图书。
  程淑娟,200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外文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现任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教师。译有《幼儿园大战》。
  王国栋,本科毕业于山西大学,硕士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现就职于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为美国文学。
展开
内容介绍
  莱妮·瑞芬斯塔尔,二十世纪德国最有名,同时也最有争议的女性,著名的舞蹈家、电影演员、导演、制片人、摄影家、作家。
  希特勒赞美她是“德国最完美的女人”,更多的人批评她是“希特勒的御用导演”。她最著名的电影作品有纳粹宣传片《意志的胜利》和记录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奥林匹亚》,被认为是代表法西斯美学的经典作品。虽然在晚年的访谈和回忆录中,她不断自我辩护,称自己只是一个不关心政治的艺术家,但是始终不能被公众原谅。她真的如她自称的那般无辜,是被迫害的吗?
  作为一个资深的电影人兼传记作者,斯蒂文?巴赫对莱妮的理解可能是最恰如其分的了。凭借一些新披露的可靠资料——对莱妮的合作者和密友的访谈,以及莱妮本人的访谈录音,巴赫呈现给我们这部杰出的传记,探寻这个独特女人的作品和言论背后的真相。
  美与人性,艺术与政治之间有清晰的边界么?道德的尺度又在哪里?
展开
精彩书评
  我竭尽所能地争取我想要的东西,从来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无需有人知道我究竟是怎样的人。
  ——莱妮?瑞芬斯塔尔
展开
精彩书摘
  茨威森小镇质朴宜人、郁郁葱葱,让莱妮和海因兹远离了城市里的危险。那里宁静舒适,可以徒步远足、游泳,或者只是慵懒地看高天流云。他们租的那个小别墅——后来买了下来——穿过树林走一小段路程便是去柏林的铁路,而与贝莎的姐姐奥尔加开的小旅馆正好隔湖相望。当初正是奥尔加让他们注意到了这个地方。
  除了弟弟相伴,孩童时的莱妮满足于自我的孤寂中。这种性格可能是频繁搬家的结果。除了在威丁、新克尔恩以及在茨威森的周末别墅,之后他们在柏林离市中心和她父亲的生意比较近的金斯基大街和约克大街还有过其他的房子。然而她也可能是有意地选择孤独,因为她感觉自己与众不同,而且早熟。除了海因兹,她不需要任何的配角,而除了宽容的贝莎,“我永远的最好的朋友”,她也不需要任何观众。
  她告诉我们说,她很早就开始阅读,而在五岁去剧院看过一场《白雪公主》的演出后便开始写诗歌和戏剧。尽管阿尔弗雷德更喜欢跟朋友玩保龄或外出打猎,但还是会不时地带全家去看场演出。舞台的魔力对他而言可谓刀枪不入,而对于他敏感的女儿却成了一种“驱动力”,他的妻子对舞台也是向往已久。
  贝莎一直梦想着能登上舞台,而且也可能确实这样做过。在她结婚前的一张照片里,她穿着时髦女孩儿可能会穿的华丽服饰:一件短袖齐膝的衣裙,裙子周边、帽子以及右手展开的扇弧上都镶满了花环,而在臀部,大量的花环更是俏皮地堆积在了一起。她对莱妮说,在她怀孕的时候她就祈祷过:“亲爱的上帝啊,给我一个能成为著名影星的女儿吧。”而这个愿望最终生根发芽,并结出了果实。作为祈祷的承载者,莱妮又如何能抗拒将这个愿望转换为现实的使命呢?
  “我曾有过各种梦想。”莱妮说。她设计出草地的舞台效果后,自己扮演主角,而顺从的海因兹就心甘情愿地成了她的道具。像她的诗歌和日常生活一样,她的戏剧里也没有伙伴和外人。“在我的诗行里,我不允许有人的存在,只有树木,小鸟,甚至昆虫。”
  在进入青春期之后,她曾梦想着成为一个修女,然而修道院的生活听起来让人感觉拘束压抑、克己沉闷。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对于飞行员英勇业绩的报道激励了她心中的冒险与无畏,同时也引发她在纸上设计出了一套完整的航线方案。她在欧洲各城市之间筹划飞行,并计算出了机票的价格,这似乎是在效仿阿尔弗雷德对管道生意的管理。她后来回忆说:“在我身上,一种组织筹划的天赋挣扎着要表现出来。”而在现实生活中,当一位女性在男人的世界里打拼的时候,这种才智确实是必不可少的。
  在她十几岁的时候,唯一对她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男性就是她的父亲——忙忙碌碌、平平庸庸、专制独行的父亲。在她上完小学之后,他像当时所有奋斗前行的父亲一样,把她送到了一所为升大学做准备的高级中学,然而德国传统教育中对拉丁语和希腊文的掌握要求过于苛刻,或者可以说是枯燥,因此她一再反抗,直到后来转入了一所普通高中,这所学校的声望和学术标准要相对低一些,对智力的追求也不是那么严格。尽管如此,她在数学和绘画上依然成绩平平,历史成绩还有点儿糟糕。她的长处是体育,她的体操很优秀,她还滑冰、溜旱冰、跑步、游泳,并尝试过(但没有成功)潜水。她的精力和耐力如同她的大胆无畏和对疼痛的忍耐力一样令人赞叹,而这些也如双刃剑般陪伴着她那充满灾祸、忍受骨折的一生。
  根据她自己的陈述,不管在学校还是家里,没有什么东西能像童话故事那样令她着迷。众所周知,德国是格林兄弟的故乡,然而像莱妮那样在十五岁的时候便痴迷于一个被称为“很久很久以前”的虚幻之旅,这意味着一种精神上的固恋,而不是仅仅打发时间。她也一直保留着对童话和神话的偏爱并使它不断蓬勃发展。
展开
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 柏林
1 大都会
2 首次登台
3 不断攀登
4 愈攀愈高
5 云朵之上
6 《蓝光》

第二部分 登顶
7 雷霆
8 转折点
9 顶礼膜拜
10 胜利
11 奥林匹克的设想
12 明日世界

第三部分 再世
13 战争中的莱妮
14 告别以往
15 流浪者
16 幸存者
17 回归
18 命运与世人的目光
19 最后的电影作品
20 身后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