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765183
  • 作      者: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组织编写
  • 出 版 社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2014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中药学专业知识(1)》由常章富、刘汉清主编,本书由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组织权威专家、教授进行编写。 全书紧扣考试大纲,是国家执业药师考试的官方指定教材。本书包含中药学及中药药剂学两部分内容,全书深入浅出,帮助考生梳理考点知识,有较强的指导性及实用性。
展开
作者简介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所属的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承担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注册、继续教育等专业技术业务组织工作;接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委托,起草执业药师业务规范等。

展开
内容介绍

      《2014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中药学专业知识(1)》由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组织全国知名专家、教授组成的编审委员会编写,内容紧扣新版考试大纲,力求反映新版考试大纲所有考试要点,有较强的指导性及适用性。既是应试人员备考和各单位开展考前培训必备用书,也可供高等医药院校师生和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中药的认识和应用,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国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若干特点。其品种繁多,仅古籍记载就有3000种以上,发展至今已达12800余种。中药是我国人民防病治病和强身健体的主要武器,数千年来它对保障国人的健康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它是我国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药各类从业人员必备的专业知识。由于中药中以植物类药材居多,使用也最普遍,故古人将中药或中药学均称为本草。
  第一章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在浩如烟海的本草典籍和医药文献中,记录着我国人民发明和发展中医药学的宝贵经验和卓越贡献。它既是我国人民的智慧结晶,又是研究和发展中药学的基础。现将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于下。
  一、《神农本草经》
  简称《本经》,为汉代本草代表作。该书虽假托传说中的神农而作,但并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而是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补充和完善。其成书年代虽尚有争议,但不会晚于公元2世纪(东汉末年)。原书已佚,现存各种版本均系后人考订、整理、辑复而成。其序例部分简要地总结了药物的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服药方法、剂型选择等基本原则,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各论载药365种,以上、中、下三品分类,所记功用大多朴实有验。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为本草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本草经集注》
  为魏晋南北朝本草代表作。作者为陶弘景,书成于公元500年左右(南北朝梁代)。在序例部分除对《本经》条文逐一注释、发挥外,又补充了大量采收、鉴别、炮制、制剂、合药取量、诸病通用药及服药食忌等内容,大大丰富了药学理论。在各论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将所载730种药物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及有名未用7类。该书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整理、补充了《本经》,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本草学成就,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三、《新修本草》
  又称《唐本草》,为隋唐时期唐代的本草代表作。该书是在普查全国药材基础上,由长孙无忌、李勣、苏敬等21人共同编撰而成。书成于公元659年(唐显庆四年),共54卷,载药850种。书中除本草正文外,还增加了药物图谱,并附以文字说明,开创了图文对照法编撰药学专著的先例。本书的完成依靠了国家的行政力量和充足的人力物力,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并被今人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比公元1546年问世的欧洲纽伦堡药典《科德药方书》早887年。该书无论在内容和编写形式上都有新的突破,全面总结了唐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并很快流传于海内外,对后世医药学的发展影响极大。
  四、《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简称《证类本草》,为宋金元时期宋代的本草代表作。作者唐慎微,以掌禹锡的《嘉祐本草》和苏颂的《图经本草》为基础,并收集转录了大量宋以前各代名医对本草的真知灼见、经史传记和佛书道藏中有关本草的论述,以及民间防治疾病的经验和单方,撰成此书。书稿初成于公元1082年(宋元丰五年),定稿于公元1108年(宋大观二年)以前。全书共30卷,载药1746种,附方3000余首。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医药结合,资料翔实,集宋以前本草之大成,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五、《本草纲目》
  简称《纲目》,为明代本草代表作。该书的作者为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他采用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以毕生精力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整理。前后历时27年,参考文献800余种,并进行长期的实地考察和亲身实践,终于在公元1578年(明万历六年)完成这一巨著。全书共52卷,约200万字,载药1892种,绘药图1100余幅,附方11000余首。其序例部分对本草史及药性理论等,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总结和发挥;各论按自然属性分列为16部共60类,每药按正名、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诸项逐一介绍,纲举目张,成为当时最完备的分类系统。该书不仅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将本草学的发展提高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而且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等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
展开
目录

总论
第一章 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第二章 中药的性能
第三章 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
第四章 中药的应用
各论
第五章 解表药
第六章 清热药
第七章 泻下药
第八章 祛风湿药
第九章 芳香湿药
第十章 利水渗湿药
第十一章 温里药
第十二章 理气药
第十三章 消食药
第十四章 驱虫药
第十五章 止血药
第十六章 活血祛瘀药
第十七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十八章 安神药
第十九章 平肝息风药
第二十章 开窍药
第二十一章 被虚药
第二十二章 收涩药
第二十三章 涌吐药
第二十四章 杀虫燥湿止痒药
第二十五章 拔毒消敛疮药
药名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