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农民工权利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1797707
  • 作      者:
    邹晓美,高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高泉,男,1971年生,汉族,河南南阳人。北京物资学院法政系副教授,主要从事法学教学科研工作,曾经讲授《经济法学》、《知识产权法学》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法、劳动法、知识产权法。近年来公开发表论文1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等9部,参与各类科研课题6项。主要著作与论文有《物流法原理与实务》、《经济法学》、《劳动标准与农民工权利研究》、《我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法制建设问题研究》、《第三方物流合同的法律关系与法律适用》、《国际劳工标准与农民工人权保护》等。
  邹晓美,女,1961年生,汉族.湖北红安人。北京物资学院法政系教授,北京物资学院法律顾问。多年从事经济法、劳动法的教学研究工作,出版图书20余本(含专著、合著、编著),主持完成北京市级科研课题5项,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主要著作有:《劳动法新论》、《下岗职工再就业法律指导》、《大学生就业法律指导》、《大学生就业法律知识问答》、《劳动标准与农民工权利研究》、《大学生打工就业维权》、《经济法》、《物流法原理与实务》等。1998年北京市教委授予“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1998年被普选为北京市通州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2年被北京市通州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为北京市第十二届、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北京市通州区第四届政协委员。2002年北京物资学院授予教学“十佳教师”称号;2003年被北京市教育工委授予”两课”学科带头人。
展开
内容介绍
  农民工是我国特殊的制度变迁所带来的特殊现象。中国已有两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民进城务工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渠道,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展开
精彩书摘
  另外,公民居住和迁徙的自由权利从其性质来看,本质上是一种经济自由的权利,能否在实际上实现这一权利还要看国家经济的实际发展和本人的经济条件,恢复宪法赋予公民的迁徙和居住自由只是赋予公民选择住所的自由,并不是要求每个公民必须都迁往城市居住。有人鼓吹只要一放开户籍管制,上海北京马上会涌进十亿人,这种极端的观点没有任何事实根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人都是经济人,享有迁徙自由的公民在进城之前都会理性地分析自身有否能力在城市立足,该城市是否能够容纳他。即便一时判断有误,公民也会很快自我纠正,及时调整,重新选择迁居地。有人认为,当代中国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能源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等现状,决定了迁徙自由是不可能的。其实,我国城市的现状很多是因为没有迁徙自由的制度背景下形成的该进的很难进、该出的不能出的局面造成的。如果实现迁徙和居住自由,取消城市户口的福利,由于城市生活成本较高,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人需承担较重的税赋,能适应的,继续住在城市,不适应的自然会迁往他处。
  实际上,无论从我国的实际情况还是迁徙自由的宪法权利属性来看,都应该赋予公民迁徙自由权。在规范设计上,至少要包括以下内容:“迁徙的自由,不得侵犯。”“不得阻止任何人移居国外或脱离本国国籍”,“任何人享有的归国自由不得被恣意剥夺”。既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不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甚至最不发达国家都在宪法中规定公民的迁徙自由。身份取向使人失去平等的权利,实际上是岐视,这与现代文明的精神正相违背;而且我国已经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批准这个公约也是时间的问题了,顺应世界的潮流和将来遵守国际条约的义务,赋予公民迁徙自由权是一个大的趋势,也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农民工问题的由来、背景及其现状
一、农民工及其含义
二、农民工是我国特殊的制度变迁所带来的特殊现象
三、农民工问题的由来、背景
四、农民工的社会地位与生存现状
五、农民工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第二章 农民工权利与人权
一、人权概述
二、农民工的人权保护
三、国际劳工公约与农民工人权保护

第三章 农民工的劳动权研究
一、劳动权概述
二、农民工劳动权的基本内容

第四章 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研究
一、农民工社会保障权概述
二、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立法与存在的问题
三、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框架体系与基本思路

第五章 农民工问题的国际比较研究
一、部分发达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
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
三、国际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验借鉴
四、我国农民工流动问题的特殊性
五、几点启示和结论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