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br>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br>1.2 国内外研究现状<br>1.3 本书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内容<br>第2章 环境权概念辨析<br>2.1 环境权概念的由来<br>2.1.1 权利的语境变迁<br>2.1.2 环境权的概念化<br>2.2 环境权概念的深描<br>2.2.1 环境权的文化释义<br>2.2.2 环境权的人性基础<br>第3章 环境权的文化规范体系<br>3.1 环境权的规范性<br>3.1.1 环境权的事实性<br>3.1.2 环境权的价值性<br>3.1.3 在事实与价值之间<br>3.2 习惯、权利与法<br>3.2.1 习惯环境权的含义<br>3.2.2 习惯环境权的合理性<br>3.2.3 土著人环境权的内容<br>3.3 伦理、权利与法<br>3.3.1 伦理环境权的含义<br>3.3.2 环境法体系的界限<br>3.3.3 环境法的伦理原则<br>第4章 “得形忘义”的法律移植<br>4.1 环境法律移植的典型供体<br>4.1.1 大陆法系语境中环:境权的发展<br>4.1.2 英美法系语境中环境权的发展<br>4.1.3 环境权入宪趋势对我国的启示<br>4.2 东南亚环境法律移植的启示<br>4.2.1 桔生淮北则为枳<br>4.2.2 热带雨林的危机<br>4.2.3 生态旅游的兴起<br>4.3 中国环境权利观的演变<br>4.3.1 天人合一的权利观<br>4.3.2 求同存异的法移植<br>4.3.3 和而不同的新问题<br>第5章 环境权入宪的文化基础<br>5.1 环境权价值准则的论证<br>5.1.1 文化多样性与环境保护<br>5.1.2 生态主义的环境权利观<br>5.1.3 科学发展的环境权利观<br>5.2 公民环境权利观的形成<br>5.2.1 自然人环境权观点<br>5.2.2 公民环境权的观点<br>5.2.3 环境权的主体争鸣<br>5.3 环境权发展的内在逻辑<br>5.3.1 环境权实体内容的发展<br>5.3.2 环境权程序内容的发展<br>5.3.3 从法律权利到基本权利<br>第6章 认真对待现实的环境权<br>6.1 现实环境权的含义<br>6.1.1 现实环境权的价值所在<br>6.1.2 现实环境权的客观样态<br>6.1.3 现实环境权的主观心态<br>6.2 环境权救济与司法解释<br>6.2.1 环境侵权与环境犯罪<br>6.2.2 法律规范的文化解释<br>6.2.3 环境权的解释论机能<br>6.3 环境权实现与公民教育<br>6.3.1 环境权形成于公众的文化认同<br>6.3.2 公民环境权利意识教育的必要性<br>6.3.3 融环境教育于法治实践之中<br>第7章 结语<br>后记<br>参考文献<br>Appendix<br>Culture Diversi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