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观点认为:民事行为是指“公民或法人确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这一行为按照效果又可分为有效的民事行为、无效的民事行为、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和效力不确定的民事行为。这里完全不需要使用“有效的法律行为”或“法律行为”之用语,而传统民法中的法律行为规则实际上应适用于全部民事行为。民事行为是在与事实行为相对立的意义上使用的。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民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主要区别在于:(1)民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当事人实施行为的目的并不在于追求民事法律后果。(2)民事行为依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而直接产生法律后果。(3)民事行为的本质在于意思表示,而不在于事实构成;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的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规定的后果。(4)民事行为以行为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为生效条件;事实行为的构成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br> 第二种观点认为:“民事行为是指公民或法人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既包括合法的、有效的行为即民事法律行为,也包括无效的和可撤销的行为。”“民事行为则是指民事主体实施的以发生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的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的行为。民事行为是与事实行为相对应的,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而民事法律行为为民事行为的下位概念,是民事行为的一种。”0另有学者也认为:从《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来看,民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发生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这种行为包括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但不包括侵权行为、违约行为、无因管理行为等事实行为。民事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