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基本权利原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806673
  • 作      者:
    郑贤君著
  • 出 版 社 :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郑贤君,女,教授,法学博士,河北赵县人。1986-2000年先后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现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宪法学基本理论、基本权利、地方制度、宪法学方法论。在国家法学权威与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出版个人学术著作《基本权利研究》、《宪法学专题研究》(合著)、《地方制度论》等。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百人工程”人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公民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保护研究”项目,全国人大常委会基本法委员会委托项目“香港的司法复核权”等。
  主要社会兼职: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政府法治研究院兼职研究员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基本权利原理》不同于其他基本权利研究的特点:系统地分析了基本权利的各项原理;内容有关基本权利原理的总论而非个论;贯彻较为纯粹的法学方法论,以各国宪法文本为依据,结合学说、判例,对基本权利各种理论展开研究。该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作者从事基本权利研究多年,在国内多家法学权威和核心期刊上共发表有关基本权利理论的论文三十余篇,多篇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宪法学与行政法学》转载,是国内最早涉足这一领域的学者,其相关研究成果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力。
展开
精彩书摘
  基本权利概述基本权利与权利的概念关联密切,二者之间既有一定联系,又有一定区别。在从属权利一般特性的前提下,基本权利具有自己的特征。权利是法理学上带有普遍意义的概念,是个人对客体包括公民与国家提出的要求,基本权利是个人在宪法上针对国家提出的消极或积极主张。不同国家在各自历史、法律传统与法律制度的支配下,产生了带有一定地域特色的基本权利概念。由于这些概念是基于各国历史与现实基础理论与逻辑上的高度抽象,故彼此之间存有差异。
  法理上的权利是个人主张,与之对应的是要求相对方负有作为或不作为的义务。对于生活在政治社会的个人而言,权利持有者的义务主体有两个:一是普通公民;二是国家或者政府。个人权利有可能受到双重侵犯:其一是来自公民的侵犯,其二是来自国家的侵犯。“在对人权的实证法的承认中,人权具有双重意义。在基本的体系上,人权是人类间相互间的权利要求,在辅助的体系上,人权也是对应当保护这种权利要求的机构即国家提出的要求。”[1]人权遭受双重侵犯的可能需要给予权利的双重法律保护。防止公民之间相互侵权构成普通法律或侵权法的内容;防止国家或政府机构侵犯权利构成宪法的内容。美国“宪法中的权利条款仅仅保护其不受‘国家行为’的侵犯,而将私人对他人权利的侵犯留给侵权法”[2]基本权利获得了基本的法律属性,即基本权利是公民在宪法上针对公权力的权利,它载明于宪法,是公民要求国家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展开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基本权利的概念与理论
一、基本权利概述
(一)基本权利是实定法上的权利
(二)基本权利是个人权利
(三)基本权利是个人对国家的要求
(四)基本权利是个人要求国家作为或不作为的权利
(五)基本权利依赖司法救济
二、基本权利理论与概念辨析
(一)基本权利与人权
(二)基本权利与公民权利
(三)基本权利与自然权利
(四)基本权利与宪法权利
(五)基本权利与公法权利
(六)基本权利与主观权利
(七)基本权利与民权

第二章 基本权利的历史与发展
一、基本权利的古典形态
(一)英国的权利文件
(二)美国宪法与《权利法案》
(三)法国《人权宣言》
二、基本权利的发展
(一)比利时宪法上的基本权利
(二)德国宪法上的基本权利
(三)日本宪法之“基本人权”
(四)发展中国家宪法上的基本权利
三、社会主义宪法上的基本权利
(一)苏联宪法
(二)波兰宪法
(三)东德宪法
四、我国宪法上的公民基本权利
(一)我国宪法基本权利的历史
(二)新中国历部宪法之基本权利
(三)1982年宪法基本权利之特点
(四)进一步的问题
五、基本权利的国际化
(一)国际人权文件
(二)区域性人权文件

第三章 基本权利的法律与文本地位
一、基本权利的法律地位
(一)古典身份理论
(二)权利的基本地位理论
二、基本权利的文本地位
(一)宪法文本地位的分类
(二)不成文宪法的基本权利
(三)作为政治宣示的序言
(四)作为政策指导的原则
(五)作为规范的正文
(六)作为规范的修正案
(七)宪法外权利

第四章 基本权利规范与结构
一、基本权利规范
(一)语义学上的规范概念
(二)规范与效力
(三)基本权利规范
(四)基本权利规范的种类
(五)规范语义的例证
二、基本权利的规范结构
(一)基本权利规范结构的法律意义
(二)原则与规则的属性
(三)关于原则与规则的争论
(四)原则与规则的差异
(五)基本权利规范的模式

第五章 基本权利的分类
一、自由权与社会权
二、公民权利、政治权利与社会权利
(一)公民权利
(二)政治权利
(三)社会权利
三、权利、特权与豁免
四、三代人权
(一)第一代人权
(二)第二代人权
(三)第三代人权
五、法律权利、政治权利、社会权利和参与权利
(一)法律权利
(二)政治权利
(三)社会权利
(四)参与权利

第六章 基本权利的主体与效力
一、基本权利的主体
(一)公民
(二)法人
(三)外国人
二、基本权利的效力
(一)对国家的效力
(二)对私人的效力

第七章 基本权利的限制
一、基本权利限制的依据
(一)基本权利限制的依据
(二)基本权利限制的内涵
(三)基本权利限制的立法方式
二、基本权利限制的目的
(一)公共利益
(二)公共秩序
(三)国家安全
(四)紧急状态
(五)他人权利和自由
三、谁有权限制基本权利
(一)法律保留原则的概念与意义
(二)法律保留原则的发展
四、基本权利限制的形式
(一)宪法限制
(二)法律限制
(三)行政机关限制
(四)特别权力关系与基本权利限制
……
第八章 基本权利的冲突与竞合
第九章 国家保护义务
第十章 基本义务体系
第十一章 基本权利的救济
第十二章 基本权利的发展趋势
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