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法律思想的律动:当代法学名家讲演录.第二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803375
  • 作      者:
    姚建宗主编
  • 出 版 社 :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这本讲演集在逻辑结构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属于法治与法治国家研究,诸如李龙教授的“政治文明与法治国家”、周旺生教授的“在良法与恶法之间:中国‘笨法’考察报告”、张恒山教授的“现代法治的基本理念”、周永坤教授的“追求法律平等的基础”、沈国明教授的“法律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马长山教授的“看得见的市民社会与走进生活中的法治”;第二部分属于法律文化研究,诸如徐忠明教授的“明清诉讼:官方的态度与民间的策略”、范忠信教授的“革命与政权合法性问题——中西革命观之比较”、张中秋教授的“输出与输入:对中日法律文化交流的探索”、李贵连教授的“法治:晚清法律改革者的理想”;第三部分属于法律职业和方法研究,诸如朱苏力教授的“面对中国的法学”、孙笑侠教授的“法律思维与法律职业”、陈忠林教授的“如何让‘法律人’成为人”、陈金钊教授的“法律方法与法律智慧”;第四部分属于部门法哲学和法理论研究,诸如郑成思教授的“中国知识产权战略中的若干问题”、徐国栋教授的“财产关系理论的新发展”、卞建林教授的“刑事程序法治的理念与现实”、米健教授的“现代民法学的几个基本误解”、张守文教授的“经济法学的若干前沿问题”、赵秉志教授的“全球化时代中国刑法改革中的人权保障”、张保生教授的“证据科学及其理论体系”。
展开
精彩书摘
  朋友们,下午好!非常高兴来到吉林大学。我到这儿来已经是第三次了。吉林大学的学风很好。名家讲座影响很大,本人学识浅薄,谈不上讲座,只是随便谈一些看法。我讲的题目就是“政治文明与法治国家”。大家知道,党的十六大有很多重要的理论贡献。其中之一就是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关于这个问题,江泽民也好,胡锦涛也好,先后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我概括了一下,江泽民大概讲了五次,而胡锦涛讲了八次,可见对这个问题的重视。他们讲话的内容概括起来主要讲了五个问题。第一个是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第二个,明确提出来三个文明一起抓,也就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而这三个文明要协调发展;第三个,明确提出要建设政治文明必须要与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相结合;第四个方面,深刻列举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最后一个问题,提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些特征。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这个问题如此重视不是偶然的,早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从一个自然科学家的角度,在1988年就明确地提到“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著名社会科学家高放于1991年在他的著作中就明确地提出“要把三个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的支柱”。可见,政治文明对当代中国来说确实重要。
  不论是自然科学家还是社会科学家都非常重视这个问题。这也不是偶然的,一百四十九年前,马克思于1844年在“关于现代国家的计划提纲”一文中提出了九条与政治文明有关的问题。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法治与法治国家
政治文明与法治国家
在良法与恶法之间——中国“笨法”考察报告
现代法治的基本观念
追求法律平等的基础
法律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看得见的市民社会与走进生活中的法治

第二部分 法律文化
明清诉讼:官方的态度与民间的策略
革命与政权合法性问题——中西革命观之比较
输出与输入:对中日法律文化交流的探索
法治:晚清法律改革者的理想

第三部分 法律职业和方法
面对中国的法学
法律思维与法律职业
如何让“法律人”成为人
法律方法与法律智慧

第四部分 部门法哲学和法理论
中国知识产权战略中的若干问题
财产关系理论的新发展
刑事程序法治的理念与现实
现代中国民法学的几个基本误解
经济法学的若干前沿问题
全球化时代中国刑法改革中的人权保障
证据科学及其理论体系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