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法律的信任:法理型权威的道德基础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800718
  • 作      者:
    欧运祥著
  • 出 版 社 :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欧运祥,男,1968年出生。法学博士,现为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5至1999年在全国总工会法律部法规处从事劳动法律法规的研究和起草工作;1999年至今在东南大学法学院从事法学教学和科研工作,2005年曾赴英国Cardiff大学法学院进行法伦理问题研究。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先后负责江苏省人事厅“人事仲裁证据制度研究”课题、最高人民法院“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基本制度专题研究”等课题。2008年被江苏省政府聘为江苏省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委员。
展开
内容介绍
  《法律的信任:法理型权威的道德基础》主要围绕上述三个要素展开论述和论证,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法律信任构建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思考与探索。解决法的合法性危机的唯一出路在于法律信任。法律信任能够有效化解法律规范与包括道德规范在内的其他社会规范之间的冲突与张力,从而最终树立起法律的至上权威。法律信任不仅有助于解决法本身的合法性危机,同时也是解决现代普遍存在的社会信任危机的有效制度保障。
  根据韦伯关于人类社会行动的动机理论,法律信任的构建需要具备三个方面的要素:法文化要素、道德要素和合理性要素。
展开
精彩书摘
  而信任不同,信任结构中还包含着另一种元素,是介于知与无知之外的,不属于认知的范畴。西美尔把这种因素称为“超理性的因素”,它更加类似于宗教信仰。
  西美尔去世后,关于信任问题的研究一度销声匿迹,直到社会理论家卢曼的《信任与权力》一书出版,以及学术论文《熟悉、信赖、信任:问题与替代选择》发表,有关信任问题的研究才再次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
  卢曼从一般系统理论和符号功能主义出发,提出了“复杂性”的重要概念。他对信任的定义、信任与风险、信任的功能等基本理论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
  卢曼认为,在最广泛的意义上,信任指的是对某人期望的信任,它是“社会生活的基本事实”。①“复杂性”是指通过系统形态开放的一系列可能性。②随着社会的变迁,从系统外部来讲,表现为时空复杂性的增加。从系统内部来讲,表现为无法应对的世界复杂性。卢曼认为,只有人类能够意识到世界的复杂性,因而会想方设法去应对这种不断增加的复杂性。在这个过程中,还出现了另外一种全新的复杂性,那就是“他我”的存在,“他我”的存在增加了复杂性。由于“他我”的存在,人类的环境变成了自己的世界。在面对不断提高的社会复杂性的条件下,人们能够而且必须发展出比较有效的简化复杂性的方式,这就是信任,信任是简化复杂性的需要。
  与卢曼不同,吉登斯着重从现代性出发来思考信任的定义。
展开
目录
绪论:法律信任研究综述
一、法律信任的研究现状
二、本书的研究意义、内容
第一章 法理型权威的合法性危机
一、前现代社会法律的超验基础
二、法理型权威的普遍化
三、法理型权威的合法性危机
四、合法性危机的实质——信任危机

第二章 两种解决进路的相关分析
一、法律信仰论——超验基础的捍卫者
二、现实主义法学——实用主义的解决进路

第三章 法律信任概述
一、信任概述
二、法律信任的概念与特征
三、法律信任的功能
四、法律信任的要素

第四章 法文化要素
一、西方的法文化传统
二、中国古代法文化及其影响
三、法文化要素在法律信任构建中的作用

第五章 道德要素
一、伦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二、法律与道德
三、法律信任的道德要素

第六章 合理性要素
一、合理性问题概述
二、现代法的理性化特征
三、法律信任的合理性要素

第七章 我国法律信任构建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一、法文化观念的重塑
二、法律道德性的回归——以人身损害赔偿立法为例
三、法律制度合理性的重构——以医疗纠纷解决机制为例
四、教训与思考
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