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承继共犯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811295
  • 作      者:
    任海涛著
  • 出 版 社 :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任海涛(1978-),男,黑龙江绥化人,汉族,1999年、2003年、2006年分别获吉林大学法学学士、刑法学硕士、刑法学博士学位。2006年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刑法教研室从事教学工作,同时从事博士后研究(刑法学方向),2009年博士后出站,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比较刑法学。在《刑事法评论》、《中国刑事法杂志》《刑事法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刑法学科长期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毒品犯罪研究。以刑法学为依托,西南政法大学在十年前建立了“毒品犯罪与对策研究中心”,这是我国西部最早建立的毒品问题研究基地,并被重庆市政府认定为“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展开
精彩书摘
    其次,虽遵从同时伤害特例原理,但于承继共犯情况下之因果关系不明确问题,仍有其复杂性。如对承继共犯在宏观上持肯定论,则问题变得似乎简单了,由于整个犯罪过程皆处于先行者行为之作用范围下,先行者无疑要承担既遂之责任,同时,既然后行者需对先行者之先前行为予以承继,则后行者仍将对整个犯罪过程支配下之侵害结果负责,故后行者亦应承担犯罪既遂责任。但由于肯定论之宏观立场并不妥当,因而尚不能做如此思考。仍须回归于否定论立场上来,由于先行者行为作用于整个犯罪过程,其对最终结果承担既遂责任,此并无疑义。至于后行者责任问题,可以从如下两个角度进行思考:第一、承继共犯下之因果关系不明确与同时伤害特例之间是否可以做同种对待?一般认为,由于同时伤害特例之原理只是针对没有共犯关系之同时犯方能适用,而承继共犯下,毕竟仍存在着共犯关系,这在论理上是否会有所不同?且我们通常使用“同时伤害特例”这一表述,本身便似乎对介入犯罪的时间作了限定,即只能是“同时介入”犯罪,而承继共犯下则面临本就是“不同时”介入犯罪,这是否又存在不同?事实上,深入考察同时伤害特例原理可以发现,其重点并不在于“同时”与“不同时”与否,可以设想如下情况:甲乙之间无共犯关系,但介入之时间有先有后,最终导致伤害结果出现且不能查明。如遵从同时伤害特例原理,对此当然仍最终判定甲乙皆承担既遂之责任。既然如此,同时伤害特例原理实质上应予涵盖之范围便不仅限于在介入犯罪时点上的同一性上,同理,至于后来是否具有共犯关系亦不应当作为同时伤害特例原理适用之障碍。因为,同时伤害特例原理于实质上可以概括为“对结果之发生皆具有可能之因果力且无法具体查明,因而需对本可能是他人之行为承担责任”,而在这一点上,使承继共犯之后行者对本可能是先行者先前行为所造成的结果承担责任,亦与其精神相符,故并无适用上之障碍。
展开
目录
导言<br>第一章 承继共犯概述<br>第一节 承继共犯之语义分析<br>第二节 承继共犯之分类与介入时点<br>一、承继共犯之学理分类<br>二、承继共犯之可介入时点<br>三、承继共犯之核心问题<br><br>第二章 正犯与共犯之区分<br>第一节 大陆法系正犯与共犯区分理论评述<br>一、正犯与共犯区分之意义<br>二、相关争议案例之举要<br>三、相关学说之举要<br>第二节 对我国形式客观说之反思<br>一、我国学者之主张<br>二、形式客观说之难题<br>三、实行行为与正犯<br>四、行为支配论之提倡<br>五、行为支配论后之正犯概念与主犯概念<br><br>第三章 承继共同正犯概述<br>第一节 承继共同正犯概念与特征<br>一、承继共同正犯之概念<br>二、承继共同正犯之特征<br>第二节 德国关于承继共同正犯之学说<br>一、肯定说<br>二、否定说<br>第三节 日本关于承继共同正犯之学说<br>一、纯粹的肯定说<br>二、修正的肯定说<br>三、纯粹的否定说<br>四、修正的否定说<br>五、中间说<br>第四节 我国关于承继共同正犯之学说<br>一、纯粹的肯定说<br>二、修正的肯定说<br>三、中间说<br><br>第四章 肯定论与否定论之追溯——与犯罪共同说、行为共同说关系考察<br>第一节 共同正犯之本质<br>一、诸学说之争议<br>二、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br>第二节 肯否论与共犯本质之间关系考察<br><br>第五章 单一行为犯之承继共同正犯<br>第一节 单一行为犯中探讨承继共同正犯问题是否必要<br>第二节 判例及学说之检讨<br>一、判例举要及分析<br>二、肯定论之检讨<br>三、结论<br><br>第六章 复合行为犯之承继共同正犯<br>第一节 判例及诸学说之检讨<br>一、判例举要及分析<br>二、事实前提之重新设定<br>三、纯粹肯定说之检讨<br>四、修正肯定说之检讨<br>五、修正否定说之检讨<br>六、中间说之检讨<br>第二节 结论<br>一、复行为犯概念之困惑<br>二、个罪之处理<br>三、纯粹否定说之难题<br><br>第七章 承继帮助犯<br>第一节 承继帮助犯概述<br>一、承继帮助犯与事中帮助犯关系辨义<br>二、帮助犯之因果关系考察<br>第二节 判例及诸学说之检讨<br>一、判例举要及分析<br>二、诸学说之争论<br>三、结论<br><br>第八章 承继共犯与相关问题<br>第一节 因果关系不明确之承继共犯问题<br>第二节 承继共犯与转化犯<br>一、问题之提出<br>二、问题之解决<br>第三节 承继共犯与认识错误<br>第四节 承继共犯与共谋共同正犯<br>一、共谋共同正犯概述<br>二、问题之提出与解决<br>第五节 承继共犯与片面共犯、间接正犯<br>一、片面共犯与间接正犯概述<br>二、问题之提出与解决<br><br>第九章 一些新的认识<br>第一节 德日区分制之两个体系性弊病<br>一、参与形式与参与程度之混淆<br>二、参与类型之遗漏<br>第二节 帮助犯因果关系问题初探<br>一、问题之提出<br>二、学说之争论<br>三、学说之检讨<br>四、结论<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