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共和国六十年法学论争实录.刑法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533925
  • 作      者:
    江平总主编
  • 出 版 社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共和国六十年法学论争实录》参照我国法学学科的划分,分为法理学卷、宪法卷、行政法卷、民商法卷、刑法卷、诉讼法卷、经济法卷和国际法卷,由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成就的中青年学者担任主编。
    本书为刑法卷,主要内容包:关于社会危害性理论的论争,正当防卫之争,法人犯罪与刑事责任理论与立法发展,关于死刑的论争,投机倒把罪的流变,贪污贿赂犯罪的论争等。
展开
作者简介
    江平,是我国著名的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民商法专业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批准的有突出贡献、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曾当选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律委员会副主任;曾担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等职;曾赴比利时根特大学、香港大学、意大利第二罗马大学、日本青山学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讲授中国民法、罗马法、公司法等课程,并获比利时根特大学名誉法学博士,秘鲁天主教大学名誉法学教授等殊荣。现仍然担任着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国际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北京仲裁委员会主任、中国法学会比较法研究会会长等职务。
    曲新久,1985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获法学硕士学位;2001年获法学博士学位。自1988年开始担任中国政法大学教师,历任助教(0988年)、讲师(1990年)、副教授(1994年)、教授(1999年)。论文数十篇,专著有《刑法的精神与范畴》(2000年版、2003年修订版)、《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2002年)、《金融与金融犯罪》(2003年)。它曾获司法部优秀教师(1994年)、北京市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994年)、北京市高校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7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92002年)、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003年)等称号、奖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共和国六十年法学论争实录·刑法卷》由著名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江平任总主编,由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成就的知名中青年学者担任各卷主编。《实录》以史家的笔法,以“实录”的方式,从学术史的层面上再现共和国六十年历史进程中发生的一次又一次法学重要问题的论争,从一个侧面揭示我国法学从“荒蛮之地”走向“显学”,从“幼稚之学”走向成熟,与时俱进、不断开拓的历程。读者不仅能从其问领略到我国法学成长过程的点点滴滴,同时也能真实感受到共和国六十年民主法治与法学发展的艰辛历程。六十年来,我国法学的发展如同唐僧i西天取经那样,历尽波折,备尝艰辛。其间的经验教训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做了忠实记录,以留给后人评判。

展开
精彩书摘
    在立法机理方面,罪刑法定可能会导致刑法典存在过于僵化的缺陷,但这种缺陷是可以通过能动的司法活动得以一定程度的弥补。退而言之,也是为了保障个人自由与保护社会利益所做出的“不得已丧失”。因此,刑法典是人民正义的必然要求,它虽然会被修改补充,但它的价值是永存的,罪刑法定也将与刑法典同在。
    在司法运作方面,作者对罪刑法定视野下的刑事司法品格进行了讨论,重点讨论法官对法律的解释,这也算是对否定说有关扩大解释的回应。论者认为:司法具有独立于立法的品格,罪刑法定的发展经历了绝对到相对的阶段,现在世界各国通行的相对罪刑法定主义已经不再反对法官解释。法官不是木偶与摆设,其能动性是应当承认的。但法官的司法权力又不是没有限制的,只能在法定范围之内行使这种权力。绝对罪刑法定主义由于完全束缚了法官的手脚,违背司法活动的内在规律,已被历史淘汰,相对罪刑法定为法官的定罪量刑留下了足够的裁量余地,因而是具有生命力的,能够与当代司法活动共存。
    在上述铺垫之后,作者对罪刑法定在当代中国的命运进行了探讨。首先,作者认为罪刑法定符合中国当下的价值取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人自由越来越被摆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个人本位的价值观具有历史进步的现实意义,体现个人本位的罪刑法定是当代中国的必然选择。当然,有必要借鉴西方相对罪刑法定主义,兼顾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作者认为罪刑法定在中国如旭日东升,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其次,罪刑法定具有制度保证。对于否定说所认为的由于刑事立法经验不足,因而不可能出台一部详尽的刑法典,作者进行了批驳,“立法不仅是一个经验积累的问题,更是一个理性建构的问题。如果我们坚持经验型立法指导思想,刑事立法尾随司法实践,那么一部完备的刑法典就永远可望不可及……实行罪刑法定,不仅是价值取向之必然,而且还具有制度保证上的现实可能性。”
展开
目录
总序
罪刑法定原则之争
一、痛遭否定
二、顽强生存
三、确立之争
(一)罪刑法定与类推之争
(二)罪刑法定的本土资源
四、发展之争
(一)罪刑法定的表述
(二)罪刑法定与社会危害性
(三)罪刑法定的形式侧面与实质侧面
(四)罪刑法定与判例法
(五)罪刑法定与空白罪状
(六)罪刑法定与溯及力
(七)罪刑法定与明确性原则
(八)罪刑法定的程序机能
(九)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化
参考文献

第二专题
关于社会危害性理论的论争
一、苏联社会危害性理论及其引入
(一)苏联刑法中的社会危害性理论
(二)我国刑法对社会危害性理论的引入历程
二、社会危害性是否是犯罪独有的特征
(一)建国之初的废旧立新及对社会危害性理论的论述
(二)1957年反右之前关于社会危害性的讨论
(三)犯罪本质的讨论演变成为犯罪矛盾性质的讨论
三、犯罪本质和定罪标准的社会危害性
(一)对于社会危害性与犯罪概念、功用、基本含义的论述
(二)对于判断社会危害性具体标准的讨论
(三)关于社会危害性是否属于故意认识内容的讨论
(四)1979年至1997年社会危害性讨论的小结
四、反思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的冲突
(一)批判社会危害性的声音响起来
(二)改革派、保守派、改良派
(三)小结:对于社会危害性不同维度的思考
五、后社会危害性时代的刑法走向
参考文献

第三专题
关于犯罪论体系的论争
一、引言:什么是犯罪论体系
二、四要件说的一统天下(1949-1987年前后)
(一)犯罪构成理论的引入
(二)犯罪构成理论研究的复兴及一些独立性思考
三、第一次论争:“四要件说”基础上的改良
(一)关于犯罪客体要件的去留之争
(二)犯罪主体是犯罪构成要件吗?
(三)关于犯罪结果、犯罪对象、犯罪目的
犯罪动机等要素的争论
(四)小结
四、第二次论争:从平面体系走向阶层体系
(一)关于犯罪构成要件的排列顺序的争论:平面VS阶层
(二)关于正当化事由的体系性定位的争论:积极VS消极
(三)关于设立独立的责任、违法阶层的讨论:统一VS独立
(四)建构犯罪论体系几对关系的提出
(五)犯罪论体系多元论的提倡
(六)“四要件说”维护论者的反驳
五、第三次论争:渐熄还燃的战火
参考文献

第四专题
正当防卫之争
一、1997年刑法前的主要争议
(一)防卫时间
(二)防卫起因
(三)防卫意图
(四)防卫限度
(五)防卫过当的主观心态
(六)人民警察的职务行为
二、修改与补充的主要争论
三、1997年刑法后的主要争议
(一)刑法第20条第3款的理解
(二)防卫限度的再争鸣
(三)被抢后驾车撞人案件的定性
参考文献

第五专题
罪过的主要争议
一、定义之争
二、规范性评价因素的争议
三、罪过形式的争议
(一)复杂罪过说的争议
(二)关于复合罪过说的争议
(三)关于“客观的超过要素”的争议
四、严格责任之争
(一)严格责任是否与罪过对立
(二)我国刑法中是否、应否存在严格责任
(三)我国刑事立法中是否应当规定严格责任条款
五、期待可能性的争议
(一)我国刑法中可否引入期待可能性
(二)期待可能性的地位
参考文献

第六专题
法人犯罪与刑事责任理论与立法发展
一、法人能否成为犯罪主体的论战
(一)论战初起
(二)论战高潮
(三)肯定论强势,但论战余波未平
二、法人犯罪的犯罪论问题的争论
(一)关于法人犯罪概念的争论
(二)关于单位犯罪主体范围之争
(三)法人犯罪罪过之争
三、法人刑事责任与刑罚问题的争论
(一)法人刑事责任的理论根据
(二)法人犯罪存在几个责任主体
(三)双罚制的理论依据
(四)法人犯罪的刑事责任承担方式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