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智能化仪器仪表原理及应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480824
  • 作      者:
    贾振国,许琳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智能化仪器仪表原理及应用:基于Proteus及C51程序设计语言》基于MCS-51单片机及C51程序设计语言,通过大量课内外实训项目介绍了智能化仪器仪表的基本结构,结合Proteus仿真详细讲解了输入输出、中断、定时计数器、显示与键盘、AD与DA转换、串行通信等功能单元的基本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br>    《智能化仪器仪表原理及应用:基于Proteus及C51程序设计语言》是作者多年从事智能化仪器仪表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总结,在写法上以实训项目贯穿各个章节,各章内容相对独立又互相渗透。在每一章的基础理论讲解后,辅以基于Proteus仿真的课内实训内容,各实训项目内容都有详尽的硬件电路、软件流程和程序代码,努力使读者达到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学中做、做中学的目标,既有启发性也会激发读者的兴趣。全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可以帮助读者巩固所学知识并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br>    《智能化仪器仪表原理及应用:基于Proteus及C51程序设计语言》适合于工科院校相关专业“智能化仪表原理及应用”和“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和单片机爱好者的自学用书。
展开
精彩书摘
    15.4.1.1 Wi-Fi(IEEE 802.11)
    Wi-Fi(Wireless Fidelity)即无线保真的缩写,曾被视为科技业余爱好者的玩具,但现在已开始崭露头角,成为互联网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Wi-Fi技术与蓝牙技术一样,同属于在办公室和家庭中使用的短距离无线技术。该技术使用空闲的2.4GHz附近的频段,该频段目前尚属不用许可的无线频段。目前Wi-Fi可使用的标准有两个,分别是IEEE802.11a和IEEE802.11b,Wi-Fi技术突出的优势在于以下方面。
    (1)无线电波的覆盖范围广,基于蓝牙技术的电波覆盖范围非常小,半径大约只有15m左右,而Wi-Fi的半径则可达100m左右,办公室自不用说,就是在整栋大楼中也可使用。
    (2)虽然由Wi-Fi技术传输的无线通信质量不是很好,数据安全性能比蓝牙技术差一些,传输质量也有待改进,但传输速度非常快,可以达到11Mbps,符合个人和社会信息化的需求。
    (3)厂商进入该领域的门槛比较低。厂商只要在机场、车站、咖啡店、图书馆等人员较密集的地方设置“热点”,并通过高速线路将因特网接入上述场所。这样,由于“热点”所发射出的电波可以达到距接人点半径数十米至100m的地方,用户只要将支持无线LAN的笔记本电脑或PDA拿到该区域内,即可高速接入因特网。也就是说,厂商不用耗费资金来进行网络布线接入,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成本。
    15.4.1.2 超宽带通信UWB
    UWB(Ultral WideBand)是超宽带无线技术的缩写。UWB技术是一种使用1GHz以上带宽的无线通信技术,其通信速度可以达到几百Mbps以上。UWB的特点在于不使用载波,只在需要时发送出脉冲电波,因而大大减少了耗电量。UWB之所以能实现高速数据传输,正是因为这种脉冲的宽度能控制在Ins以下,但相对需要很宽的频带。
    目前UWB还处于协议的标准制定阶段,但基于UWB的特点,它主要用于高速的数据传输,如数字家庭、高速流媒体传输上。UWB和Wi - Fi的定位并不完全一样,Wi -Fi的主要应用是让笔记本电脑接入互联网上,而UWB则更强调取代打印机、硬盘、机顶盒、手机、笔记本电脑、电视、音响系统之间的有线连接。UWB可以通过与USB、1394火线、高清晰多媒体接口等的“嫁接”,生产出“无线USB”、  “无线1394”等产品。
    15.4.1.3 近场通信NFC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即近距离无线通信的缩写。由飞利浦公司和索尼公司共同开发,NFC是一种非接触式识别和互联技术,可以在移动设备、消费类电子产品、PC和智能控件工具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NFC提供了一种简单、触控式的解决方案,可以让消费者简单直观地交换信息、访问内容与服务。与RFID一样,NFC也是工作于13. 56MHz频率,信息也是通过频谱中无线频率部分的电磁感应耦合方式传递,但两者之间还是存在很大的区别。首先,NFC是一种提供轻松、安全、迅速通信的无线连接技术,其传输范围比RFID小,RFID的传输范围可以达到几米、甚至几十米,但由于NFC采取了独特的信号衰减技术,相对于RFID来说,NFC具有距离近、带宽高、能耗低等特点。其次,NFC与现有非接触智能卡技术兼容,目前已经成为得到越来越多主要厂商支持的正式标准。第三,NFC是一种近距离连接协议,提供各种设备间轻松、安全、迅速而自动的通信。与无线世界中的其他连接方式相比,NFC是一种近距离的私密通信方式。第四,RFID更多地被应用在生产、物流、跟踪、资产管理上,而NFC则在门禁、公交、手机支付等领域内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5.4.1.4 蓝牙通信BlueTooth
    蓝牙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一般10m以内)的无线通信技术,能在包括移动电话、PDA、无线耳机、笔记本电脑、相关外设等众多设备之间进行无线信息交换。利用“蓝牙”技术,能够有效地简化移动通信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也能够成功地简化设备与Internet之间的通信,从而使数据传输变得更加迅速高效,为无线通信拓宽了道路。蓝牙采用分散式网络结构以及快跳频和短包技术,支持点对点及点对多点通信,工作在全球通用的2. 4GHz ISM(即工业、科学、医学)频段,其数据速率为1Mbps,采用时分双工传输方案实现全双工传输。
    ……
展开
目录
前言<br>第1章 智能化仪器仪表概述<br>1.1 智能化仪器仪表及嵌入式系统<br>1.2 单片机在智能化仪器仪表中的作用<br>1.3 智能化仪器仪表的设计原则及过程<br><br>第2章 Proteus仿真软件的使用<br>2.1 Proteus仿真软件简介<br>2.2 ProteusISIS的基本操作<br>2.3 Proteus仿真实例小<br><br>第3章 Keil软件开发环境及C51程序设计基础<br>3.1 Keil/*Version集成开发环境<br>3.2 Keil/*Version与Proteus的联合调试<br>3.3 初步认识KeilC51<br><br>第4章 MCS-51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及引脚<br>4.1 MCS-51单片机的内部结构<br>4.2 MCS-51单片机的信号引脚<br>4.3 MCS-51单片机的应用选型<br>4.4 实训项目1:用三极管驱动的秒闪烁LED<br><br>第5章 MCS-51单片机的存储器组织<br>5.1 存储器基础知识<br>5.2 MCS-51单片机的存储器组织<br>5.3 MCS-51单片机特殊功能寄存器<br>5.4 在KeilC51中使用存储器<br>5.5 实训项目2:采用查表方法的流水灯控制器设计<br><br>第6章 MCS-51单片机的复位电路及节电工作模式<br>6.1 MCS-51单片机的复位及复位电路<br>6.2 MCS-51单片机的节电工作模式<br><br>第7章 输出口的简单应用<br>7.1 常用输出器件<br>7.2 霹雳灯控制器设计<br>7.3 用LED数码管显示数字<br><br>第8章 输入口的简单应用<br>8.1 常用输入器件及其电路连接<br>8.2 简易直流电动机控制器设计<br>8.3 实训项目3:键控灯光控制器设计<br><br>第9章 中断及其应用<br>9.1 中断概述<br>9.2 MCS-51单片机中断系统<br>9.3 中断的C51程序设计<br>9.4 实训项目4:外部中断源的扩展设计<br><br>第10章 定时/计数器及其应用<br>10.1 定时/计数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br>10.2 定时/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及应用<br>10.3 定时/计数器应用实训<br><br>第11章 并行扩展技术及其应用<br>11.1 系统扩展概述<br>11.2 并行存储器的扩展<br>11.3 简单并行I/O口的扩展<br>11.4 实训项目7:电子秒表设计<br><br>第12章 显示接口技术及其应用<br>12.1 常用显示器件<br>12.2 LED数码管显示器接口设计<br>12.3 LCD字符显示器接口设计<br>12.4 实训项目8:字符液晶显示器应用<br><br>第13章 键盘接口技术及其应用<br>13.1 键盘的类型及接口设计原则<br>13.2 矩阵式键盘接口设计<br>13.3 矩阵式键盘程序设计实例<br><br>第14章 模拟量输入输出接口技术及其应用<br>14.1 模拟量输入接口技术<br>14.2 模拟量输出接口技术<br>14.3 实训项目9:四通道数据采集器设计<br><br>第15章 智能化仪器仪表数据通信技术基础<br>15.1 智能化仪器仪表串行数据通信基础<br>15.2 MCS-51的串行数据通信接口<br>15.3 Mod Bus通信技术在智能化仪器仪表中的应用<br>15.4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简介<br><br>第16章 智能化仪器仪表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设计<br>16.1 智能化仪器仪表的可靠性设计<br>16.2 电磁兼容及抗干扰<br>16.3 智能化仪器仪表的抗干扰措施<br>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