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为孩子立界线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475767
  • 作      者:
    亨利·克劳德(Henry Cloud),约翰·汤森德(John Townsend)著
  • 出 版 社 :
    海天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让父母有勇气何时该说“不可以”,有智慧教孩子明白什么是“可以”。跟孩子立界线,学习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建构孩子合乎道德的生活,自由地留心行为的后果;负责任地在爱中成长。 
作者系心理医师,也是美国广受欢迎的“新生命”广播节目主持人,用生动实例,简易原则,经验分享,把教养孩子的观念及帮助孩子设定适当的界线,倾囊相授。本书可帮助众多父母发现教养上的盲点。 
本书适用于从事婴幼儿到青少年教育的工作人员、教师、教练、托幼保姆、青少年辅导员及父母们。

展开
作者简介

亨利·克劳德博士 约翰·汤森德博士 他们合著金章奖百万畅销书《过犹不及》,家有两位正值青春期的小孩。他是全国性广播电台节目“新生命”(New Life Live!)的主持人之一,“克劳德和汤森德资源中心”(Cloud-Towsend Resources)的创始者之一,也是许多畅销书的作者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由三篇组成。*篇,“孩子为何需要界线”——综览帮助孩子学习负责任的重要性。它描绘出有界线的成熟孩子看起来像什么样子;也描绘了有界线的父母本身,会有什么样的举止及相关的事情。
第二篇,“孩子需要知道的界线十律”——讨论这十条界线法则。你可从中学习到,不仅要“教导”孩子界线,更要自己“成为”界线并承担后果,来帮助孩子认识到他的生活是他自己的问题,不是你的问题。
第三篇,“与孩子立界线的实践”——以六个步骤来实践与孩子所定的明确而实际的界线,作为本书的总结。

展开
精彩书摘

那是个很平常的日子,但发生了一件事,从此改变了我的朋友为人父母的心态。
那天我(亨利·克劳德博士)到朋友艾丽森和她先生布鲁斯家拜访,吃完晚饭,艾丽森离开饭桌去做一些杂事,布鲁斯和我继续聊天。有一通电话进来,他起身去接,我便到艾丽森那里看看有什么可以帮忙的。
我听到她在十四岁儿子卡米隆的房间。当我走进去时,看到一幅令我震惊的景象——她正高高兴兴地替儿子把衣服和运动器材收到一边,又把他的床铺好。当她开口说:“我等不及要让你看看我们旅行的照片,那是多么……”的时候,好像她在替儿子做这些事是很稀松平常的。
我问她:“你在做什么?”
“我在整理卡米隆的房间啊!”她说,“你以为我在做什么?”
“你说你在做什么?”
“我说,我在整理儿子的房间。你干吗那样看着我?”
我所能做的,就是和她分享我脑海中的画面:
“我只是替卡米隆未来的妻子感到很难过。”
艾丽森直起身来,愣了一下,然后匆匆地走出房间。我走到客厅,看到她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我因为不知道要说什么,便保持缄默。过了一会儿,她看着我说:“我从来没有那样想过。”我们大部分的人都没有这样想过,现在做父母的从没想过未来,我们总是在处理手边的问题;如果能安然度过一个下午,孩子不会令我们烦到想送他们去阿拉斯加参加青少年营会,就很了不起了!但为人父母的目标,就是要留意孩子的未来,因为我们是在养育孩子成为负责任的成人。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互动方式,是本着天性而来的。例如,艾丽森天生就喜欢帮助人,而她也很高兴帮她的儿子。别的父母有不同的作风,有的比较放松,不去管那么多,也不理会儿子的房间杂乱与否;而严厉的父母,则只要铺床方式稍微不合规定,就严厉处罚孩子。
的确,养育孩子需要许多不同层面的介入,有时候要帮忙,有时候不必干涉,有时候则要严格。但真正的问题是:你现在所做的,是有意这样做的吗?还是,你这样做,是基于连你自己都没想过的理由:可能是出于自己的个性使然;可能是因为童年的印象;可能那时候正好有需要;或是因为害怕而去做?
请记住,为人父母不只是要关心现在,更要预备孩子的将来。一个人的“品格”,就是他的命运

展开
目录

尊重界线
问题不是问题
议序:在地如同在天
导言:为何要与孩子立界线
第一篇:孩子为何需要界线
第一章:未来就在今天
第二章:品格看起来像什么
第三章:孩子需要有界线的父母
第二篇:孩子需要知道的界线十律
第四章:这样做会有何结果
第五章:拉自己的推车
第六章:非全能也非无助
第七章:我并非唯我独尊
第八章:超越“因为我是妈妈”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