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书桌上的菩萨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宫门口二条19号。
游人稀少,鲁迅博物馆内很安静。
我低头看了看印在参观券上的先生照片。
先生浓密的眉毛与胡须,我所熟悉的——童年记忆中,村中代销点有一张先生的版画像,父亲曾指着先生像下的两句诗,一字一顿教我读“横一眉一冷一对一千一夫一指一,俯一首一甘一为一孺一子一牛一”。先生浓密的眉毛与胡须,就这样刻进我的记忆。先生左侧有一团红色的光在照耀着,很有意趣,先生是当时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先生举着右手,指间挟着一支香烟。1881-1936,先生生卒年份;一句话:“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
下雨了。
稀稀的雨滴落在水泥砖砌过的地面上,一点两点,像在计算院中有几多游人。
我们快步走进陈列厅。
楼上楼下,陈列着先生的生平、著作、书影、语录、照片。陈列厅里很安静,有三五个人,伫立着仔细阅读着展板上的文字,都静静地,静到侧耳谛听时入耳便是他人的呼吸。间或有脚步声向上而下,如投石于水,打破这宁静。击起涟漪,但很快涟漪歇去,宁静依然。
这里展示的,是先生世界的一部分。当然,先生也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先生及其著作,从小处说,依然是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从大处说,已经成为全球文化世界不可回避的一部分。
走出陈列厅时,诗人臧克家吟出的诗句浮现心头。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鲁迅故居,在陈列厅西侧,坐落在博物馆西北角。
青砖整齐,丝毫没有留下时光打磨的痕迹。青砖围墙外,保留了宫门口西三条的一截胡同。
鲁迅故居像博物馆腋下夹裹的一个方盒子,油过、漆过,再做旧。或者像一部用灰布作套包装起来的线装书。
雨停了。流云罅隙间,偶尔露出阳光。
站在拱形门下,一道阳光照亮迎面照壁的一角,像书中一个作记号的折角。
……
展开